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将至】  文明祭扫寄哀思   低碳先行爱长存

(2013-03-29 16:47:00)
标签:

清明

祭扫

文明

寄托哀思

建议

分类: 七嘴八舌

 

 

 

 

 【清明将至】  文明祭扫寄哀思   低碳先行爱长存

 

 

【清明将至】 <wbr> <wbr>文明祭扫寄哀思 <wbr> <wbr> <wbr>低碳先行爱长存

【清明将至】 <wbr> <wbr>文明祭扫寄哀思 <wbr> <wbr> <wbr>低碳先行爱长存


      清明祭祀,缅怀先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习俗,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通过焚烧纸钱冥币、烧香点蜡、燃放鞭炮等形式追怀故人。为了清明有足够的时间祭扫先人,从2008年开始,国家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与此同时,老戴也注意到,因祭祀方式不当导致火灾的悲剧时有发生。清明火灾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市民扫墓祭祖时有烧纸钱、焚香、点蜡烛的习俗,而墓地又多设在山林野外,一旦火星随风飞窜,极易引发大火,酿成重大事故。
      【前车之鉴】
      2012年3月27日,长沙市桃花岭的史先生夫妻两人在先人坟头点香烛、上香、烧纸钱。由于处
置不当,引发森林大火。最终动用数千人扑救大火,森林过火面积超过100亩。而由于史先生
的行为涉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他也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清明12种文明祭扫方式】
      近几年来,呼吁“文明祭奠”的呼声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天
堂信箱”、网祭等文明祭祀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下面就是十二种“另类”祭扫方法。
      1.音乐祭祀。在殡仪场馆设置有歌曲和配乐诗,通过为逝者点播生前喜爱的乐曲、歌曲、诗歌
等,倾诉哀思。
      2.社区公祭。在指定礼堂,大家把鲜花摆放在已故亲人的遗像旁,伴着舒缓的音乐,由专人念
祭文集体悼念。
      3.鲜花祭祀。为已逝故人献束鲜花、鞠躬敬礼,追忆哀思。
      4.植树祭祀。通过植树寄托哀思,既祭奠亲人又保护环境。
      5.签名祭祀。在祭祀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及真情寄语。
      6.网上祭祀。人们通过登录祭祀网站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一个祭祀馆,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追悼。
      7.放飞祭祀。将自己要表达的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用气球带上天空,表达对已逝亲人的缅
怀之情。
      8.往生回忆。将已故亲人生前留存的影像资料,编辑制作成多媒体进行播放,重温已故亲人的
成就。
      9.文化祭祀。通过写文章或设立清明寄思专栏来表达缅怀、追思之情。
      10.公墓祭祀。到墓园通过鲜花、音乐等方式拜祭革命先烈,表达哀思。
      11.庭院祭祀。以小区、居民楼为单位,居民集体公祭。
      12.心语祭祀。通过笔祭、烛光祭祀等形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老戴建议】
      提醒广大市民:清明节期间勿忘防火,做到平安祭祀、文明扫墓。
      虽然以上十二种“另类”祭扫方式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但大多数还是80、90后的年轻人。还
有很多群众,特别是传统观念比较强的中老年人认为传统的祭祀才能寄托哀思,对于上坟烧香
和烧纸钱还是比较普遍的,那么如何能够安全地上坟化纸烧香呢?
      一是焚香、烧纸及放鞭炮一定要到指定地点,在焚香、烧纸时,一定要在周边围堵,防止正在
燃烧的火纸乱飞,发现有带火的纸屑飞起时,应立即扑灭;
      二是祭拜完后,务必要守候余火彻底熄灭再离开,最好不要在小区的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
压线下、汽车旁、化粪池边、芦苇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烧香纸或燃放烟花爆竹,防止引发
火灾和爆炸,同时严禁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要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三是在山林、杂草密集地段,如果有严禁使用明火的规定,市民可改用鲜花扫墓等方式祭祖,
既表达哀思之情,又能避免意外火灾的发生。
      【温馨提醒】
      如遇山火,如何自救?
      一旦发现自己身处山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
衣服浸湿。
      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方向,要逆风逃生,切勿顺风而逃。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快
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当烟尘袭来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

 

 

 

【清明将至】 <wbr> <wbr>文明祭扫寄哀思 <wbr> <wbr> <wbr>低碳先行爱长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