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剩宴”何时才能“散席”?

青岛市市南区某酒店,服务员在一宴会结束后收拾餐桌(图片来自新华网)

与各大高级酒楼会所的一宴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相比,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却有另外的一幕。1月18日,一名老人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垃圾堆里捡拾还能食用的菜叶。据了解,每天都有数十人来到这里,他们来回穿梭在各个运菜的货柜车旁和垃圾堆之间,寻找和捡拾还可以食用的蔬菜(图片来自新华网)

1月20日,距离县城5公里的甘肃陇南市徽县水阳乡牟坝村村民王义忠坐自家厨房里,旁边篮子里的面食是他一个星期的口粮。“好几年了,我从来没下过馆子,一年中有肉的饭不超过10顿。”今年64岁的王义忠说,他家只有三分菜地,包括农村养老保险、低保在内,他和老伴每月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图片来自新华网)
几乎没有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还有一盘盘蛋炒饭,这就是普通的一席“剩宴”,而各处饭店、餐馆每天产生的成千上万桶餐厨垃圾里,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好端端的食物。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然而很多人对这种中国式“剩宴”已经司空见惯。(凤凰网)
这不禁让我回想赵本山曾经在春晚表演的一个小品《牛大叔提干》中,对于餐饮浪费、社会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国人在餐桌上的浪费陋习依旧如初,没有丝毫的收敛和根本性的改善。21日,据记者走访一家高档酒店,此时顾客刚走,服务员正在收拾餐桌。餐桌上三文鱼刺参、御膳房烤鸭、多宝鱼基本是原样未动,有的菜的价格顶到服务员一周的工资!同样高校食堂的食物浪费比起餐馆酒店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有一个大学的第二食堂每天要倒掉几百斤剩菜剩饭。
听到这些数字,看到这些画面,可想而知浪费严重、“剩宴”惊人。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保守推算,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1年的口粮。尽管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很多山区、贫困地区依旧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
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国人餐桌“剩宴”现象如此猖獗呢?首先,源于“面子”问题,很多人因为讲面子、讲排场,应酬时会点很多菜。其次,很多人觉得宴请单位或重要客人时,剩菜“打包”是一种丢人的行为。餐饮是社会共有资源,任何浪费都在消耗社会财富,污染环境。那么,对于中国式“剩宴”,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倡导文明、理性的就餐生活方式,消除“面子”隐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老板官员,都应该做到吃饭宴请不搞排场、不破标准、处处节约,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简单节俭的吃饭方式与低碳生活、环保理念一样,符合国际观念,是时代的潮流。杜绝中国式“剩宴”,仍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