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012-12-20 16:45:11)
标签:

冬至

由来

习俗

养生

杂谈

分类: 心灵物语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介绍】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
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由来】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
,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
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
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
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冬至说谚语】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忆习俗】 
     
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
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
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
户吃水饺。”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
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话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
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
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专家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
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
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吟古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小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 杜甫《冬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