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接送”
无奈的到底是谁?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每到放学时间,学生家长们驾驶二轮、三轮、四轮等各类交通工具,翘首以待在学校门口准备接孩子回家,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彷如集贸市场,导致周边交通一片混乱。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舆论关注。(中国日报网)
社会上很多声音表示“中国式接送”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不放心,很多人觉得中国的家长应该多学习国外家长的做法,爱自己的孩子不是时刻将其绑在身边,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毕竟要长大,当他长大时还是如此的依赖父母时,父母又会指责孩子不成熟,深不知是自己的溺爱延长了孩子成长的时间,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家长们也许会收获更多,让孩子自由、独立生活才是关键。
孩子健康、自由、独立地成长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指责家长的行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出于对子女的爱,他们内心深处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父母的无奈又有谁能了解和体谅呢?首先,家长担心的是孩子回家的安全问题,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车辆也在逐年增多,道路拥堵更加严重,家长担心孩子安全在所难免;其次,怕孩子路上贪玩学坏,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家长特别担心孩子交“坏朋友”或者放学后去网吧等娱乐场所,毕竟小孩的自控能力不强;同时,家长还担心自家孩子放学路上遇到坏人,轻则被勒索敲诈,重则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家长们认为还能利用接送时间和孩子交流。对于朝九晚五的父母来说,每天晚上可以有很多时间和孩子相处。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性质需要值夜班,和孩子见面时间很短,只能利用接送孩子的方式增进彼此的感情。还有一些原因可能是居住地到学校交通不方便,家长们只能接送。
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都是源自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能够想出办法消除家长们的这些顾虑,那么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早独立呢?其实,如果每个学校能够用校车将每个孩子安全送到家,这样家长们就不用担心孩子放学回家的安全问题;如果道路交通能够井然有序,比如在学校附近增加交警指挥,在放学时间严禁大型车辆经过此路段或绕道而走,那么孩子们也能够安全坐附近公交车回家;如果社会治安能够越来越好,家长们也会放心让孩子独自回家;家长应该抽出业余时间和孩子交流培养感情,而不能仅仅靠接送孩子时间,同时孩子们也应该多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
家长的希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式接送”也许存在很多负面影响,比如道路交通严重拥堵、孩子依赖性加强、不能独立行事,但家长们的担心和无奈有谁能够懂呢?这种现象的存在归结为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影响”,而要废除这种“中国式的生活习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要解决“中国式接送”造成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家长、孩子、学校等社会多方面力量一起努力,而不是单单指责家长们,让他们放手对孩子的“管束”和“溺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