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钓鱼岛 虽远在天涯海角 仍是中国坐标

(2012-09-14 17:11:22)
标签:

保卫

钓鱼岛

捍卫

中国领土完整

杂谈

分类: 七嘴八舌
 

 

 

钓鱼岛

虽远在天涯海角 仍是中国坐标

  

 

 

 (视频、歌词来源于新华播客)

谨将此作品献给:
我们的保钓先驱--陈毓祥烈士和
为了保卫祖国领土而前赴后继的勇士们

 

保钓歌曲《保卫钓鱼岛》歌词

 

当那海面泛起了波涛
还有座思念的岛礁
在那风雨之中飘摇
让我不能够忘掉

 

那是母亲留下的伤痛
为儿女们刻着的记号
虽然远在天涯海角
仍是中国的坐标

 

烈焰高高
燃我热血的火苗
巨浪滔滔
掀我爱国的狂潮

 

保卫钓鱼岛
赶走贪婪凶残的强盗
扞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夺回被抢的珍宝

 

保卫钓鱼岛
掀起巨龙悲怆的风暴
誓在世界东方崛起
使龙的传人感到
无比骄傲

 

当那海面泛起了波涛
还有座思念的岛礁
在那风雨之中飘摇
让我不能够忘掉

那是母亲留下的伤痛
为儿女们刻着的记号
虽然远在天涯海角
仍是中国的坐标

 

烈焰高高
燃我热血的火苗
巨浪滔滔
掀我爱国的狂潮

 

保卫钓鱼岛
赶走贪婪凶残的强盗
扞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夺回被抢的珍宝

 

保卫钓鱼岛
掀起巨龙悲怆的风暴
誓在世界东方崛起
使龙的传人感到
无比骄傲

 

保卫钓鱼岛
赶走贪婪凶残的强盗
扞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夺回被抢的珍宝

 

保卫钓鱼岛
掀起巨龙悲怆的风暴
誓在世界东方崛起
使龙的传人感到
无比骄傲!

 

      日本政府必须明白,和平发展是中国战略抉择,但捍卫领土主权和追求和平发展从来不是二选一的问题。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日本不应该忘记,半个多世纪以前其发动的侵略中国战争最终使其沦为战败国的严重后果。

       中国政府制定的反制措施,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对此有三点意见:

      一、钓鱼岛自古是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不可争辩的主人。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导演“买岛”闹剧,对之实行所谓“国有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对钓鱼岛的侵占,这种行为是荒唐的、非法的。是对《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确定的对日安排和亚太地区秩序的蔑视和翻案,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否定和挑战,失信于世界人民。大家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去年又遭地震、海啸和核泄露三重打击。举目环顾,东亚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地位进一步下滑,日本政府危机感滋生,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执意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打破了中日之间40年来"搁置争议"的共识,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发展的大局。对此,我们坚决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绝不允许任何对国家对我国领土进行侵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

      二、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钓鱼岛主权之争是一场国家意志的长期较量,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这次不把日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东亚地区将后患无穷。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中国虽然一直致力于和平发展,但绝不会以牺牲领土主权为代价,在此问题上,我们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铮铮铁骨、寸步不让。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三、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主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性,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和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维护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将我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用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来支持国家对主权的维护。我们将随时了解、观察钓鱼岛事件的动向,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决心和中国政府保持一致,严阵以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做出应有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