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从“娃娃讨薪”到“击鼓骂曹”?
(2012-09-11 17:33:35)
标签:
“娃娃讨薪”
“击鼓骂曹”
理性讨薪
农民工、社会
如何对待“欠薪”
|
分类:
七嘴八舌
|
如何对待从“娃娃讨薪”到“击鼓骂曹”?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这个时代,城市人有点小钱,要防借钱的跑了路;农村人没什么钱,要防打工被拖欠薪水。近些年来,讨薪已经是农民工的专有名词了,它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随之借助于稀奇古怪的噱头来讨薪的事件也不绝于缕。
单单上个月的8月中旬,就发生了两起颇具创意的讨薪事件:一是8月14日,云南大理有13名孩子举牌替父讨薪,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娃娃讨薪”事件;一是8月16日,在河南开封景区,一群农民工扯着横幅向正在举行“开衙仪式”(河南开封景区每天都举行的一种古装表演活动,以吸引游客)的“包拯”跪拜喊冤,乞求“包青天”替他们讨薪。(凤凰网)
和传统的“跳楼讨薪”相比,上面两种的讨薪噱头可谓是创意十足、怪招迭出。事情细节不无幽默,但事件背后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谈谈农民工讨薪方法的问题。我们能够理解农民工的难处,辛辛苦苦赚的钱拿不到,在维权无门的情况下,只好剑走偏锋,从“跳楼”到“娃娃讨薪”,再从“击鼓骂曹”到上街搞“行为艺术”,非常规的讨薪方式不断翻新,以此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这反射出了农民的法制意识薄弱,文化水平较低。拖欠工资是不对,但不能为了讨薪而胡作非为。他们在上演娃娃讨薪的悲情戏法时,完全没有想过孩子是否愿意,他们的强行行为无疑给小孩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如此小的年龄为何要为大人的利益而抛头露面?这样的方式太过偏激了;他们在曹操墓前“击鼓骂曹”时,虽是指桑骂槐,但他们根本不明白千年前的曹操根本不能帮助他们讨要到薪水,他们的做法既是对古人的一种侮辱,更是将事情复杂化。相关部门首先做的并不是解决农民工薪水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制止“恶意讨薪”和弱者的“不理性行为”。因此,民工在上演“讨薪”一幕虽有苦衷,但还需通过合法途径、合理方式,理性对待。
其次,便是“讨薪”为何始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民工用新方式来讨薪,目的是要以更特殊的方法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引起社会舆论的声讨。其实,并不是农民工发现了讨薪“新大陆”,而是被现实中的“讨薪难”、“讨薪寒”给逼迫的。有关部门在对待农民工“讨薪”问题上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民工维权机制不健全。
那么,农民工在遭遇欠薪时该如何应对呢?
一、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有工会的单位,可首先向工会反映情况,通过工会与用工方进行交涉;若单位还没有成立工会组织,也可直接向用工方提出协商要求;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还可联合起来,向用工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给他们施加压力;
二、采用行政解决方法:可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随着讨薪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有专门处理该类投诉的机构;
三、委托律师追讨:即通过律师调解,调解不果可申请劳动仲裁;若对仲裁不满,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民工理性对待“讨薪”时,全社会也必须以理性的方法给予回应,不然,当他们在一次次理性讨薪无果的现实状况之下,还是会逼着他们重回到暴力讨薪的路上去。农民工在为讨薪付出相应代价的同时,将会造成农民工对社会治理的敌视情绪日增,这将会造成社会管理成本大幅攀升。而依靠企业的自律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只有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对恶意欠薪企业的惩戒力度,让恶意欠薪企业付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代价,遏制和杜绝欠薪问题才能变为现实。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体味一下农民工讨薪的无奈、血泪和辛酸,足够重视这个社会问题,逐步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