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未来在哪里?
(2012-08-31 17:33:29)
标签:
留守儿童
未来
出现的问题
建议
关爱
|
分类:
七嘴八舌
|
“留守儿童”的未来在哪里?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热土。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同样渴望知识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这是一群生活在农村的特殊群体孩子的呼唤之声。然而他们目前的状态却是“父母远在他乡,读书无人管,心事无法诉说,安全没有保障,生活没有希望。”,社会上给他们定义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一样,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有2200万之多。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了。概括而言,他们共同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新华网)
生活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可想而知,他们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生活中,这些孩子和爷爷奶奶都有一定的隔阂,不愿意多和长辈们接触,也不愿意干家务活,致使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学习上只能在学校依靠老师,回家没有人监督学业,孩子们在自觉和自律上都有所欠缺,况且爷爷奶奶大多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都普遍下降,有些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最后甚至辍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辈们过于溺爱孩子,怂恿孩子的行为,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偏差,使得他们从小形成了自私、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行影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自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
那么,是何原因造成留守儿童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是家庭教育意识的淡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的焦点却只是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在这方面,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态,要么是爷爷奶奶疏于教导,过于溺爱,老年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要么是父母教育方法不对,以为用钱补偿感情就可以代替关爱了。这样使得这些留守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
其次,学校教育力度不够。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这样便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还不够。政策上对留守儿童还没有具体的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对于留守儿童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1、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心里咨询室,老师应该把爱播撒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让孩子们认为自己还是有存在感的。
2、政府可以利用节假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3、社会各界可以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的活动,让留守儿童进入别人家庭中,感受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4、最重要的一点,父母应该尽可能回到自己孩子身边,给孩子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和关爱。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这些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她们回归家的港湾。让她们相信自己有美好的未来。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