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头献血,7成是农民工说明了什么?

(2012-02-21 18:20:13)
标签:

申城

街头献血

外来农民工

善意

江苏省血液中心

杂谈

分类: 七嘴八舌

街头献血,7成是农民工说明了什么?

街头献血,7成是农民工说明了什么?

 

                  街头献血,7成是农民工说明了什么?

      近日上海卫生部门发布的一项街头献血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申城街头献血者七成为外来农民工,本地白领和知识阶层几乎很少参与这一公益活动。“上海人用血、农民工献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据《劳动报》)

      上海的情况有其自身特点,作为农民工输入型城市,在献血比例上有“水涨船高”的效应。但另一方面,农民工献血占70%这种情况,在全国又极为普遍。200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对外宣称,70%的献血者都是低收入、低学历人群。2009年,咸阳市相关机构调查表明,高校学生献血比例达到38.6%占据头名,排在最后两位的是干部和单位负责人,仅分别占4 1.1%和0.3%。从全国来看,学生和外来人员,以及工人农民等都是献血的主打力量,白领和高学历者献血同样占极小比例。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引领着社会潮流的高收入者和高学历者,却不选择奉献爱心;对医学知识掌握较少的农民工,或者本身负担较重的学生,却成了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这足以说明,真正的善意还植根于基层。
  从无人售馍、无人售菜,到家人被撞伤后“四拒赔偿”等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感人至深的善意,都来源于底层民众。在他们心中,或许没有很高的信仰,但却有一个最低的信念,那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而以最好的善意对社会。支撑他们走进献血车,挽起袖子的信念,就来自于这种思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要对别人有利的事,且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会义无反顾。
  血荒本质是道德荒。学者傅国涌曾在文章中写道:“……每个人能承担的分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只要根据良心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道德。分担责任,就是分享未来的希望。”我们的社会,不是谁应该付出更多一些,更友善一些,但前提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无私的付出,不计回报的善意。
  现实中,总有一些现象出现反差,比如某官员在台上大讲信仰,但台下却用行动颠覆着这种信仰;在农村一些足不出户的老人,却可以始终坚守着一些做人的底线。公民道德建设抓好基础固然重要,但强调顶层设计同样关键。如果善意仅仅根植于基层和低收入者,高学历者和政府官员置若罔闻,那么道德的堕落就在所难免。事实上,相比于“民间的自觉”和“底层的习惯”,社会精英和顶层群体的示范作用更为有力。因为,善意在底层一直广泛存在,现在所需要的,不过是合理的引导与保护。那么,在善意层面强调社会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上综合)

街头献血,7成是农民工说明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