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戴服务站007
老戴服务站007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939
  • 关注人气:77,8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运在即,农民工何以“一票难求”?

(2012-01-07 11:11:17)
标签:

春运

农民工

黄庆红

电话订票

购票

温州都市报

铁路部门

分类: 七嘴八舌

春运在即,农民工何以“一票难求”?

 春运在即,农民工何以“一票难求”?

 

 

春运在即,农民工何以“一票难求”?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诚谢原作者)


     1月4日,《温州都市报》刊登了一个名叫黄庆红的农民工写给铁道部的信,信中讲述了他4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依然未能如愿一事。在网络、电话订票方便了许多人的时候,黄庆红说出了许多没有电脑、不懂上网的务工人员的心里话。他说“以前春运买票也难,但早起排队拼体力,受点折磨还是能买到票,现在连受这折磨的机会都没了”,以致有些埋怨“车票都被网购抢光了”。
  “温州都市报官方微博”贴出了这封信的截图后,被网友转发数千次。一时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大部分网友对黄庆红的遭遇表示同情。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则报道时,唏嘘不已。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他们在外谋生的数年而想回家的急迫心情感同身受。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承载了数亿外出务工人员的归家梦。然而,“一票难求”的现实阻隔了许多人归家的梦想。
  2011年是的对于铁路部门是改革的一年,从电话订票、网络购票,到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让旅客足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购买到火车票,还为大家购票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售票环境,对于打击“黄牛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电话订票、网络购票属于新鲜事物,对于熟悉购票流程的人来说,十分轻松、方便。但黄庆红在信中坦言,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这些新事物,对于许多农民工而言,反而增加了难度。正如他所说:“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我们连买票的资格都没了。”
  其实并不是网络购票剥夺了农民工兄弟买票的资格,从本质来讲还是严重的“供需矛盾”惹的祸,春运40天,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长6.1%,日均588万人。而目前铁路日均运力仅382.1万人,需求与能力之间有200多万的缺口。铁路建设也只能面向日常的旅客运输需求,而不可能以满足春运等节假日爆发式客流需求为标准。不然,在日常客流并不大时,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闲置和浪费。由此可见,就算铁路部门最大限度地增开列车,也仍然满足不了全部旅客的需要,总有一部分旅客会买不上票。而网络购票和电话订票只是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不应该成为买不到票而指责的对象。
  对于政府来说,类似于春运售票这样的公共事务,在制度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只有弱势群体购票权得到充分保障,我们才能说春运售票安排是公平合理的。换言之,春运安排在公平、效率、成本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不能重视成本和效率,忽视社会公平。
  春运“一票难求”已存在多年,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现实,去缓解矛盾呢?
  首先,对于经济发达而民工相对较多的地区,当地政府部门可提前介入,及早与外来务工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联系,摸清民工拟返乡的底数,并及时与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沟通,帮助办理农民工团体票,建立农民工购票绿色通道,按需增开专列、专车等等。
  其次,尽可能的保证春运期间各公路、民航、铁路等部门票价不上涨,必要情况下可降低公路票价,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
  再次,农民工旅客们也要主动去学习新事物,尽可能的熟悉电话订票、网络购票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巧,和大家一样公平购票。同时在买不到火车票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出行。
  最后,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和企业可以推出一些奖励措施,例如增发慰问费、准备年夜饭、节后调休等方式尽可能地留住员工,一来可以解决企业年底用工荒的问题,二来在也能为春运缓解一定的压力。


春运在即,农民工何以“一票难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