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师傅和他的修车摊

(文章图片素材来自常州化龙巷)
在常州广化桥附近有一个简陋的修车小摊,这里有一位热心认真的老师傅,周围人都爱叫他崔师傅,车主们都说崔师傅有一个特点,就是收费低廉,且从不宰客!

崔师傅是一位年逾50的苏北农村汉子,饱经风霜的脸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头戴一顶沾满油腻的鸭舌帽,清瘦黝黑,高挑身材,摊开手你会看到他满手的老茧。
为了方便附近的学生和上班族,崔师傅每天六点多就开始出摊,晚上要摆到七点收摊,收摊回家后还要负责买菜做饭,整理家务。来常的8年,崔师傅默默地守着他的小车摊,每天才四五十块的收入,但他的心里感到很踏实。
在常州的这八年中,他只回过四趟家,今年也不打算回去过年。对他来说,回家过年是种奢侈,光车费的开销就是他将近大半月的收入。一张电影票能够上全家几天的伙食,一件新衣服将是他一周的积蓄……能够靠着自己的手艺吃饱穿暖,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他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小摊周围的骑车人,让学生按时上学,让上班族正常工作,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在这个平静的小车摊后面,则是那个车轮滚滚、繁华喧闹的城市巨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各种机械彻夜轰鸣,东挖西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永远也没有个尽头。在刺耳的喧嚣和飞扬的尘土中,城市正在发生着剧变。最终崔师傅的修车摊,也会在城市的“除旧布新”中被吞没,那块饱经风雨的修车广告布也即将不会出现在这里。
被现代城市建设的车轮无情倾轧的,不仅是一个简易破旧的修车摊,更是一个栖身安命的家,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在这样一个陌生的都市里,崔师傅这样一个外乡人,哪儿又是他们安身的地方?

城市的正常运转需要底层工作者的维持,但城市的建设却要剥夺这一部分人生活的希望。面对炎炎酷暑,冰雪寒冬,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虽然得到的只是最低的工资,还时常遭受白眼,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托起了城市的一角。
在此,老戴祝愿崔师傅今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平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