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长假结束,警惕节后招工陷阱!
(图片来自网络,诚谢作者)
“十一"长假结束,马上就要临近元旦和春节。近日,全市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都涌来了大批求职者。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到了我市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求先找份工作尽快稳定再图其他。求职者的急切心情给黑中介以可乘之机,每年临近年底都是黑中介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儿民警教你几招,识别招工陷阱!
圈套一:私招乱聘
私招常在街头、电线杆张贴或私下传递招工广告,一般私定工资及待遇,对求职者的个人利益和人身保护没有任何承诺,出了事也概不负责。
对策:不应聘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圈套二:混迹招工
此类招工常混迹在劳动力市场人群里,用协助求职者找工作或假借劳动力市场批准招工,其方法比较隐蔽,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第一,对求职者的工资及利益没有法律性的保障,使求职者上当而无处说理。
对策:一定要看对方是否有固定的招聘摊位和市场内统一印制的招聘胸牌。
圈套三:虚假招工
此法常被经济效益不太好的单位、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的服务性企业采用,目的是借招工办法在媒体上借机宣传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招工。
对策:及时报告劳动监察部门。
圈套四:以招工名义乱收费
利用招工的手法故意大批量许可报名并收取报名费,还有的收取抵押金之类,目的在于谋取利益而非真正招工。
对策:发现有收取报名费、登记表费或抵押金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圈套五:高薪陷阱
利用高薪和好待遇做诱饵吸引有技术或高素质的人才从事不适宜的工作,且并没有兑现高薪承诺。
对策:一定要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工资待遇。
教你三招“防身术”:
第一招:选择正规中介。
第二招:谨慎对待交押金和身份证,通常情况下此种行为是不合理的。
第三招:仔细阅读用工合同,不要被少数用人单位的文字游戏所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