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戴温馨提示:揭秘形形色色的坑老骗术!

(2011-07-25 06:02:25)
标签:

美德

老戴

按摩床

理疗仪

低保

杂谈

分类: 防范指南

 

  

老戴温馨提示:揭秘形形色色的坑老骗术!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却总有那么一些不良之人,将贪婪的眼光盯着老年人。五花八门以老年人为“猎物”的骗局不断出现,导致一些老人,有的赔了前半辈子积攒的“血汗钱”,有的搭上晚年赖以活命的“养老金”“看病钱”……在此老戴提醒老年朋友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激将法调包计连哄带抢

  早晨7时许,某市场门前,十多名男青年围成一圈,在地上玩“压分子钱”游戏。突然,其中一男子大声吆喝“就在这个碗里头,保准没错!”在附近过早的张老汉见这边如此热闹,禁不住端着碗热干面,边吃边凑了过去。

  见张老汉瞧得津津有味,另一男子趁机劝他也玩上一把,张老汉摇了摇头,第三名男子立即不屑地说“肯定冇得钱”。张老汉听了这话,很不服气,他把小半碗面往旁边一摔,拉开上衣外套,从里面的口袋掏出一沓钱来。未料,他还没回过神来,刚掏出的钱就被一男子抢夺了过去,等他恍然大悟时,这帮男子已全不见了踪影。

  年过六旬的张老汉,来姐姐家串亲戚没几天,当日,姐姐让他帮忙将近万元钱存进银行。却因一句激将的话,露了富,折了财。

 除“压钱”骗局外,街头针对老年人的骗术还有设象棋残局、捡钱分钱等。骗子利用有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特点行骗。

  一天,王老汉从银行取出800元退休工资,放在上衣口袋内后就往家赶。途中,一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突然在他身后停下,捡起个黑包裹,高兴地叫道“我捡到钱了”。一“过路”的小伙子附和道:“看样子至少有个一两万吧!”王老汉略微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想看个究竟,两男子威胁他称:“你也看到了,不准告诉别人,干脆咱仨平分了!”

  王老汉连说不要,但“捡钱”男子不由分说,从黑包裹中抽出一叠钱后,将留有一部分钱的黑包裹塞进王爹爹的口袋,然后匆忙离去。等王老汉回家后,家人打开包裹,才发现,自己的800元不见了,黑包裹里却是一包冥币。

  扮学生装孙子登门“借”钱

  “您老好啊!您还认识我吗?我是你以前的学生,今天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您!”一天早上,住在某高校宿舍的刘老师在楼下散步,碰到一名男子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刘老师觉得眼前的男子并不面熟,但对方又好像认识他,碍于情面也不好追问,他寻思着自己退休十多年,可能是自己搞忘记了,就点头回应。说话间,该男子的“司机”已将一箱水果搬下了车,硬要塞给刘老师。见推托不掉,刘老师只好将两人让进自家屋里。

  嘘寒问暖一番后,该“学生”接了个电话,随即面带难色地对刘老师说,家人突然出了车祸,等着他出资治病,而他出门时又没带很多钱,想找刘老师借点,一周之内保证还上。学生有难,当老师的怎能袖手旁观?被“学生”的诚意打消顾虑后的刘老师,虽犹豫了一下,仍从抽屉里翻出刚从银行取回的当月退休工资1000多元,递给了该“学生”。未料,拿到钱后的学生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

  拉虎皮扛大旗 “权威”唬人

  冒充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或原单位同事,骗取老年人钱财或兜售高价低质物品,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常见骗术之一。

  去年的一天,两名开着轿车的男子,自称是民政局的人,登门为市民赵先生办理低保,收了他700元手续费,承诺在短时间内为他办好低保,但此后,两男子再也没出现过。赵先生将此事讲给社区干部,才得知办理低保要通过社区了解情况,民政局不可能直接到住户家办低保。

  对此,老戴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对商家的宣传一定要留个心眼,若商家打着某个部门的旗号,可先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以免轻信权威上了当。

   健康牌 亲情牌 “洗脑”哄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极为关注健康,渴望治好病的愿望强烈。有些投机分子便称某产品具有超乎寻常的治疗效果,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市民叶先生称,其母亲去体验了某品牌理疗按摩床后,回家就讲按摩床多么好,体验中心的年轻“老师”多么乖等。去了几次后,母亲非要买一台理疗仪回家。他们做儿女的认为万余元不是小数目,就委婉告诉母亲要慎重。不料,叶婆婆大发雷霆,数落儿女不孝,并念叨着体验中心的“老师”多么听话、懂事。

  据调查,这些所谓的“健康体验中心”都有着一套工作流程:先是在社区设立免费的体检点或理疗仪体验中心,搜集社区里老人的个人资料,梳理哪些老人有钱,哪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

  其间,多次组织免费健康讲座、组织公益活动,邀请老年人免费参加,并派送一些并不值钱的小赠品。此外还要安排一些“老师”上门回访,陪老人聊聊天,检查健康状况等。

 等时机成熟,就大张旗鼓地推销高价产品,很多有经济实力、无家人阻拦的老人都“顺理成章”买下了,并经口耳相传,使更多的老人加入购买行列。

   讲迷信预吉凶“神医”坑人

   利用老年人对家庭成员的爱护心理和迷信思想,称老人的家人将有灾难,可以帮其“消灾除病”,从而骗取钱财。

   今年6月,市民刘婆婆上街买东西,走到县人民医院大门口时,一名中年男子与她打招呼说:“我认识你,你现在发福了,人也胖了!”

   刘婆婆正猜他是谁时,男子继续说,“你丈夫姓刘,是开车的。”刘婆婆更加疑惑了,“他怎么知道?”

   婆婆以为是碰上了以前的熟人,就边走边同该男子闲聊。当走到一家门前时,一名年轻女子过来跟他们打招呼。男子忙介绍称,“她的爷爷会看病,不收钱,只要送个锦旗扬名就行了。我的母亲病得很严重,是她爷爷治好的!”年轻女子则说:“我的爷爷闲惯了,现在很少给人看病了。”

   刘婆婆随后说,她血压高,经常头昏,但缺钱,一直拖着没治。年轻女子问了刘婆婆的出生年月,说进去跟爷爷说说。过了一会,年轻女子折回来对她说,“你的命不好,你有两个小孩,一男一女,他们有血光之灾!”那中年男子忙问,“能不能化解?”年轻女子又进屋了,一会儿出来对刘婆婆说“你把家里所有的钱和值钱的东西,用纸包住,拿去‘过阴’,过完阴,把钱再拿回去,这样就会消灾。”

   刘婆婆见神医对自家情况如此了解,就相信了,急忙赶回家取出存折,到银行将2万元钱全部取出,并把钱和两枚戒指包好,交给那年轻女子。该女子给了几张纸片对刘婆婆说:“你赶快回去,把纸片在床前烧掉,烧的时候要磕三个响头,这就算是过阴了,随后你到这来,我把钱还你!”

   刘婆婆按照年轻女子的方法做了,连忙搭麻木回去找,却没找到那一男一女,才知自己被骗,遂慌忙报警。

   类似的“神医”媒体已多次报道,受骗者大都是有迷信心理的老人。骗子先通过其街坊邻居打探老人的家庭情况,再利用攻心战术,导出其家庭情况,并预测吉凶,引发受骗老人的恐惧感,从而听从其指点,掏钱化灾。

   骗子为何盯上老年人

   1.有一定的积蓄:老年人辛苦一辈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积蓄,不少人在退休后有强烈的理财(投资)欲望,但是,适合他们投资的产品在市场上却并不多见。因此,这些钱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

   2.心理较为脆弱:多数老年人消息闭塞,对新鲜事物了解较少,防范意识薄弱。加之不少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少,在骗子精心设计的台词“暗示”下就会一步步走进骗子的陷阱。

   3.不设防心理:多数老年人崇尚积德行善。这种善良的心理,使他们降低了防范意识。

   4.关注健康的心理:老年人患慢性病比较多,大多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自己的病或孩子的病想速战速决,渴望一药包治百病。因而,面对“包治百病”“无副作用”等种种医药、治病骗局,上当受骗也就不难理解了。

   5.孤独心理: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忙于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老年人更渴望与别人的交流和得到关怀。而这时,出现几个人,冲着他们热情地叫着“大爷、大妈”,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突破。

   6.爱面子的心理:老年人越老,越害怕别人说他没用。于是,经常表现出好强心理。一旦上当受骗,老人不敢跟家里人说,也不愿意报案。这就进一步助长了骗子的嚣张气焰。

   如何防骗

  不法分子在行骗前一般都有周密细致的预谋,搜集各种信息,掌握受害人的心理状态,随机应变,花言巧语,极力迎合受害人的心理,在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再诈骗他们的财物。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封闭,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不少人还掌握着家庭财权,有在短时间筹集大量现金的能力,一旦有高额利润引诱,极易上当。

   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第三,看见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让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握线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作为子女,平时除了要提醒老人多注意外,还应该多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老年人一旦受骗,往往十分后悔和自责,要多点耐心来安慰老人,减轻老人的精神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