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河南、山东等地发现多人被蜱虫叮咬致死的病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蜱虫叮咬致人死亡病例进行了报道。
一、老戴让大家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蜱虫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二、蜱虫叮咬后有哪些症状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等。它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病因尚不明确,该类疾病主要经蜱传播,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区,散发,以农民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
三、如何预防被蜱虫叮咬
老戴提醒大家,当前正是春光明媚登山的好时节,出游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及时就诊,同时告知医生自己的出游经历;此外,作为高危群体,养有宠物的人一定要勤给小狗体检洗澡,及时杀虫,自己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多留意,告知医生自己的环境因素,以备临床上正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还应注重清洁家中的卫生死角,地毯、沙发、床垫、被褥等棉毛质地的物品最容易藏污纳垢,拖鞋也最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繁殖的“温床”,且由于头发分泌油脂较多,枕头也需要时常晾晒,防止寄生物滋生。
四、一旦被蜱虫叮咬后怎样处理
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因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钩,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同时,赶紧就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