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春节的临近,我市中小学生的假期已然开始,没有了学习的小烦恼,孩子们可以尽情的玩耍!然而此时家长朋友们却由于年底工作繁忙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们应有的看护和教育!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老戴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要加强假期间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老戴结合个人经验和网上的一些资料,列出几点,请大家参考:
一、居家安全
1、孩子独自在家,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将门窗锁好。一旦遇到纠缠不清的人,应拨打家长电话或者110报警。如不法之徒谎称自己是家长的同事、朋友、亲属或是物业人员或以查水表、修管道、推销保险、推销商品等借口诱骗独自在家的孩子开门,家长应当告诉孩子尽量不要答话,更不要透露自己是一个人在家的实情,即便真的是认识的父母同事、邻居或是远房亲属,开门前最好先打电话通知家长。
2、家里的电器、厨具不会用的时候不要逞能。更不要玩火玩水玩电!一旦家里发生火灾时,如果有浓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出门,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逃生。
3、教育孩子不要沉迷电视和网络。家长最好能和孩子有一个约定,遵守约定,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容易交流了。家长要引导他正确运用电脑,网上有不少好的教学视频和益智游戏,这些都能丰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4、寒假气温较低,孩子们在家取暖时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叮嘱注意防止烫伤、起火!如果使用木炭、煤炉等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以防中毒!
5、注意饮食安全,忌暴饮暴食。寒假期间家长为了犒劳孩子一年学习的辛苦,常常带他们上馆子大吃大喝。很多孩子在节日期间常出现“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不仅导致其中的大部分营养素(如蛋白质等)无法被充分吸收,而造成浪费,更可引起急性胃扩张、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溃疡穿孔,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等。可以说,暴饮暴食是孩子们节日期间饮食的一大忌。“每餐七分饱”是从小就应培养和遵循的基本饮食原则,节日期间更应遵循这条原则。
二、外出安全
1、遵守交通规则
外出时要走马路两旁的人行便道,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有红绿灯的路口,绿灯亮了才可以过马路,红灯亮了必须停下;如果有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就一定要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在社区的小路上走路要留神,见到前后左右来了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要主动避让车辆。
2、家人走散以后
先记住:不要慌张,在原地等一会儿,也许爸爸、妈妈就在不远的地方找你。如果还不见父母,可就近求助警察或保安,一定要说清楚爸爸妈妈的名字;还可请商场工作人员用广播帮助寻找。不要漫无目的地乱跑,切勿随便找一个人告诉他你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3、不要与陌生人搭话
孩子独自一人时,有个陌生人说孩子爸爸被汽车撞了,正在医院里急救,要孩子和他一起去看爸爸。怎么办?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搭话的陌生人,遇此情况不要理他。他可能是坏人。记下他的特征,继续走自己的路。如果他还紧跟不舍,就要边喊救命边喊警察叔叔;或者向人多的地方跑。
三、玩耍安全
1、不要把马路当运动场。
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速度很快,就算立即停车,由于惯性也会继续向前冲很远,很可能撞到马路上正在奔跑、玩耍的小朋友。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在马路上追逐、踢球、滑旱冰,横冲直撞!
2、不要在汽车尾部玩
由于孩子的身材较小,汽车的倒车雷达可能不会报警,倒车视频和后视镜中也往往看不到孩子们小小的身影,一旦倒车,很可能会把车后的孩子撞倒。告诉孩子一定不要在停着的汽车尾部玩。
3、远离建筑工地
建筑工地除了吊车、卡车外,还会有钢筋架、水泥板、砖头等,这些东西在尚未建好的建筑物上随时可能掉下来,而且建筑工地地面上还会有带有铁钉的木板或其他可能扎伤脚的东西。告诉孩子凡是建筑工地或施工场所,都是暗藏危险的地方,一定要远离。
4、不要模仿影视片中的危险动作
影视作品中的很多危险动作从高处往下跳等让孩子们羡慕不已,孩子一起玩时,喜欢模仿影片中的镜头从高处往下跳,比一比谁的胆量大,谁的“武功”高。告诉孩子这是很危险的,很可能摔伤或发生其他意外。也不要模仿影视里的打斗场面,拿着树枝、木棍等乱挥一气,因为不小心就会扎着别人或伤着自己。
5、燃放花炮要防炸伤
“爆竹声声辞旧岁”,在过年的时候,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燃放烟花爆竹,然而现在的烟花爆竹种类繁多,“威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要告诉孩子在燃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首先不能燃放那些大型的花炮;当点燃花炮好长时间没有反应的时候,千万不能走近查看或企图重新点燃,否则,一旦它“死灰复燃”就会炸伤你;另外,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人群和堆放易燃物的地方。
6、不要接触流浪动物
孩子由于善良的天性,遇到流浪猫等动物时,会拿食物去喂、去抚摸这些动物,由于流浪动物身上所携带的病菌比较多,一旦发病,咬到孩子,很可能把病菌传染给孩子,而孩子由于年龄小不懂事,往往会贻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朋友们千万要告诫孩子不要去接触流浪动物!
另外家长也要教育孩子交友要慎重,不能结交社会不良青少年或团伙,提高对事情的分辨能力,不得吸烟、酗酒,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和孩子沟通,注意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情况,避免沾染不良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