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有一位与大诗人骆宾王同时代的一个大臣,名叫马周,其字也叫宾王。清代嘉庆年间,有人据此戏拟一句上联:“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当时无人能对出下联。直道道光年间,皇上派大臣龙主僖和龚宝莲分别出任贵州和云南的主考官,此事触动了一直关心此联的叶氏的灵感,他一下子就对出了下联:“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上联巧在“马骆各”,下联妙在“龙龚共”,可谓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清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在主考时掌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有一寒士自知家贫获中无望,便愤然在考场门口贴出一联:“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横批为“口大欺天”。将“吴省钦”三个字分拆于横批和上下联中,构思巧妙,讽刺辛辣,入木三分。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在观看一位倪姓宫女歌舞时,龙颜大悦,兴致勃勃地拟出一副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把“妙”字拆成“少女”,把“倪”字拆成“人儿”可谓精巧至极。哪知那倪氏少女也不让须眉,立即脱口对出下联:“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字拆成“一人”,把“诸”字拆成“言者”。上下联对得工整贴切,令皇帝拍案叫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