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地震台网中心通报,11月26日15时45分,在泰州兴化市发生3.0级地震。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下游,主要的断裂带有郯庐断裂带、茅山断裂带等。其中,郯庐断裂带中段(沈阳-宿迁段)自公元1400年以来发生8.5级地震1次,发生7.0至7.9级地震7次。
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振亚表示,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有150多种监测手段,地震台网中心下设42个数字化地震测震台,目前没有发现破坏性地震异常现象和前兆。
老戴教您一些地震的有关知识:
一、地震的震级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1、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2、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3、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4、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二、如何避震
首先,不能惊慌,不要盲动。根据感觉判断地震是大、是小,是近震,还是远震。一般近震是先上下颠动,后左右晃动,而远震是只有前后左右的晃动感。如果是小震或者远震,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在不同的地方,避震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我们讲讲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如何躲避地震。
(一)在学校怎样避震:
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
(二)在家怎样避震:
1、先躲后跑,不要先跑;
2、往牢固地方躲(床下、开间小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
3、来得及的话先开门,关煤气、电源等。
避震时,要根据地震时你所处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三)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2、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3、如果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般依托公园、绿地、操场、广场建设,里面具备突发应急事件应急的基本功能。比如,应急指挥、应急物资发放、应急棚宿、应急厕所等。
地震发生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要急于拥向楼梯口,容易造成挤踏。
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不要急于打电话,以免线路拥挤,影响救灾指挥通讯。
三、如何自救和互救
当灾害来临时,我们不仅要掌握灾害基本知识,更要懂得自救的基本技能,了解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据统计,唐山大地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人左右。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我们来简单学习关于自救和互救的知识:
(一)自救:
它要求被埋压人员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
(二) 互救
1、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4、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