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温馨提示:进城务工需提防招工陷阱
(2010-11-17 09:32: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预警提示 |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朋友很容易受到黑中介、野广告或者是所谓的老乡的诱导,上当受骗,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此,老戴提醒广大农民工求职时要谨慎小心。
案件一
农民工王某10天前在某中介找工作,交了150元中介费之后,中介公司让他回去等信儿,并保证说一周内答复,目前已纪过去11天了,不仅工作没有找到,交给中介公司的钱也打了水漂。消协提醒: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是农民工找工作的途径之一,但个别农民工还没等找到工作身上的钱就莫名被骗。
案件二
张某节后来大连找工作,在某处看了一则招聘广告,上写“招聘装卸工,月薪1500元”,在报名时对方要求交了150元服装费和50元的押金,但是并没有签劳动合同。虽然活儿很快就分配了,但是3天后,他发现工作时间太长了,还跑了一次长途,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提出不干了,向对方要求返钱的时候,对方声称是他先违约,不给退钱。消协提醒:街头小广告往往会把工作待遇吹嘘的天花乱坠,许多人没有经验轻信了广告上宣传的内容。应聘后发现接到的工作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与广告上宣传的相差甚远,待遇更别提了。
案件三
孙某在常州遇到了自己的老乡项某,老乡见面分外亲切,两人一见如故,说来说去讲到了找工作。项某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单位待遇不错,一个月1000多块钱,包吃包住,只不过工作量大了点。孙某觉得老乡介绍的一定不错,就高兴地去应聘,先后交了各种费用500元,让他回去等消息。等来等去没有回音,打电话给老乡,他一个劲说等等,后来干脆连电话都不接了,更别提露面了。消协提醒:在劳动力市场上,老乡骗老乡,专门杀熟也屡有发生。同乡之间的帮助给身处异乡的农民工带来不少温暖,因此放松了警惕,一不留神就会受骗。其实,骗子就是掌握了农民工的这种心理,“下手”时猛套近乎,不是老乡也硬说是老乡。中介公司、野广告、老乡杀熟这样招工骗局是不法分子一贯的招式。通常他们会要求先交钱,后等消息,结果就是以各种理由把人撵走,钱留下。即使给你工作也会让你做不下去,白白丢了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所以,农民工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掏出兜里的钱,认真签订劳动合同,找信誉好的中介公司,在与中介公司交涉过程中,如需交押金,要签订退款约定,约定好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返款的比例,以备日后出现问题时好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