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未来竞争要拼“内功”
(2010-10-28 07:37: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七嘴八舌 |
中美两国谁的社会活力、民众幸福、人心向背等内部发展事务更顺畅,谁就有更强的对外运筹帷幄能力,国际博弈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谁手中。对中国来讲,一个致力于国内改革与经济增长的美国,或许没有强烈的军事进攻性,却可能远比过去更富有国家竞争力。这是美国最不容小觑的实力所在。中国要正视的,不只是美国在军事、贸易和外交层面的战术挑衅,更是美国在国家长期发展上的战略潜力。奥巴马甩掉伊拉克包袱后,会重点对付谁?中国舆论里隐约嗅到了一些不安感。想想三四年前,美国媒体讨论的前三大话题是伊拉克、伊拉克、伊拉克!现在,谁来填这三个空,是所有可能成为美国战略对手的国家所担忧的。不过,尽管后伊战时代,在确保世界领导地位、延缓新兴国家的崛起速度方面,美国的战略资源一定会明显变多,但问题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新兴国家何必往美国的战略枪口上撞呢?另一个问题是,美国非得用三个国名来填补那三个空吗?看看奥巴马宣布结束在伊拉克作战任务的演讲就知道了。他说:“现在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恢复国内经济”。我宁愿相信,用“经济”而不是“国名”来填空,是美国真实的战略目标。这不仅是因为在该演讲后他给朋友们群发邮件中的诉说衷肠,“为了伊拉克,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更来源于一批美国民主党老臣子的理念。从当前状况看,当年批评小布什新保守主义战略的一批老政治家、智囊们对奥巴马的谏言正在生效。在他们看来,后冷战时代的世界乱局给美国提供了继二战以来的“第二次机遇”(布热津斯基语)。美国不必主动干预国际纷争,只要做好自己,到最后世界还是会向美国求助。在伊拉克撤军演讲中,奥巴马将这种思想阐释为一句话,“美国在国外的强大影响力必须基于国内的繁荣。”这句话可以视之为奥巴马主义的核心内容。以“收拾国内烂摊”、“当好国际榜样”为两大主轴的奥巴马主义已经若隐若现。对中国来说,假设奥巴马主义不是好消息的话,那至少也应该视为是另一个机遇。如果说过去十年,美国致力于反恐给了中国一个埋头国内发展的难得机遇,那么,未来十年,美国从中东世界开始战略收缩、着手规整国内事务,同样给了中国另一个学会当国际榜样的机遇。因为自从有“霸权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大国游戏以来,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专注于国内发展、而不是侧重于武力相互对峙为基本特点的国际博弈关系,所以,中国的机遇就在于,当美国不愿意以冷战、热战、温战或任何“战争”的方式进行“霸权护持”时,中国要做的不是去学苏联,学日本,抑或德国,而是要当好国际社会最值得效仿的体系稳定者。为什么当国际体系稳定者那么重要?那是因为未来的世界可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混乱的局面。几个月前,93岁高龄、世界最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接受我的采访时,透露了一个看似不太可能的预测:“世界大战依然存在可能”。这位在过去几十年曾数次透过历史、成功预测未来的老教授是这样解释的:未来的世界大战不是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国家内部。因为越来越多国家没有能力管理其社会,政府虚弱腐败、内乱四处频生,在这个时候,多数国家的内乱也就成“新世纪的全球战争”。霍氏的焦虑将时间点定在了未来十年,并坚定地说“中国降低了全球战争的风险”,说俗点,中国不乱,全球就稳定多了。霍氏的焦虑与几年来一直在修正“历史终结论”的弗兰西斯·福山的想法有点异曲同工。在三年前的那本《国家构建:21世纪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薄册子中,福山说:“软弱无能国家或失败国家已成世界严重问题的根源”。从这个思路出发,中国最应该提供给后伊战世界的,恐怕只能是良好的国内治理经验。这当然包括中国必须做到的确定性:不能滑入“失败国家”的行列。那样才有资格说,中国如此复杂的国家都能治理好,还有哪个国家不能?倘若真能那样,那也可以算是对外尽国际责任的重要内容吧。毕竟,国际金融危机瓦解了以往世界对美国道路的迷信,中国的持续成功给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中国的难点在于,中国是否真的确信现在走的道路始终会有别于美国,是否相信这样的道路真的有经验可循,是否真有值得外人效仿的经验,是否愿意把经验拿出来与世界分享,并且能说得清、让人听得懂?按这个角度看,中美未来的竞争,绝对不是相互之间的“拳打脚踢”(事实上,中美都没有这样的意愿,也都没有这个能力),而在于彼此内部的“修炼内功”。中美两国谁内部的社会活力、民众幸福、人心向背等内部发展事务更顺畅,谁就有更强的对外运筹帷幄能力,国际博弈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谁手中。对中国来讲,一个致力于国内改革与经济增长的美国,或许没有强烈的军事进攻性,却可能远比过去更富有国家竞争力。这是美国最不容小觑的实力所在。中国要正视的,不只是美国在军事、贸易和外交层面的战术挑衅,更是美国在国家长期发展上的战略潜力。再过若干年,中美两国是否依然繁荣,是否会有第三个国家来顶替成为世界最强国,归根到底还得取决于中美两国自己。中国再像过去那样奢望对方犯个战略错误,然后像捡了便宜似的想法,实在是要不得。美国想当榜样的外部压力,恰恰是下一个十年中国发展的内部动力。如果美国还有战略挑衅呢?那就想想过去十年被中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四两拨千斤的战略巧劲吧,这点应该在未来得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