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方长

标签:
育儿 |
半夜,被爱卡车友的订房电话从床上揪起来。订好房,困头也过了。睡不着,四处乱翻书,忽然想起《魔法师的帽子》里的那首小诗:
一点都用不着担心和害怕
我们大家来日方长
哈蒂法特纳人一个也不剩
全坐船去了升起太阳的地方
我们将不再追求什么美
因为斯诺尔克小妞的头发永远卷曲得像波浪
我们大家来日方长
哈蒂法特纳人一个也不剩
全坐船去了升起太阳的地方
我们将不再追求什么美
因为斯诺尔克小妞的头发永远卷曲得像波浪
女儿牙还没长全,就会呀呀地背这首诗了。这得感谢任溶溶先生的翻译。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童趣,并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这个新奇而快乐的世界的。
从年轻时看书的习惯就是囫囵吞枣,很少关心也并不在意书的质量。只是为女儿挑书开始,才真正静下心来甄别一下文字的优劣。看到眼花也挑不出一本书时,才感叹文化圈亦是人心不古。最后的书单,绝大部分是亚马逊推荐里翻译过来的童话和科普。国内的作者,除老迈的任老先生之外,竟无第二个稍能看得上眼的作者。
很多好心的网友替我们担心来海南之后孩子的教育。我却没有看得太重。如果非要比较孩子学到的有用知识,在北京还是在这里,其实差别真的竟有多大?
女儿5岁就能独立阅读了。并且,出于我们两个人的强迫症,没有让她读过一本粗制滥造的书。女儿认识的字多数来自我们自己的教育,这要感谢她有一个爱看书的妈妈。
总结自己上学的经验,素质教育应当重于知识。但历史上频繁的文化灭绝,使我们失去了传承,仅靠八荣八耻,如何对世界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更加不幸的是,由于文化的缺失,科学被别有目的地拔高为一种哲学,甚至是宗教,这使对世界的解释变得单薄而扭曲,人性也完全被荒弃掉。
为何很多人早已看清这一点,但改变如此困难?用克里斯滕森的理论来解释,就是人们利用科学尝到了满足私欲的甜头,而在这种价值观下建立起来的能力结构,必然阻碍人们从中自拔。
很多人笃信眼前的一切是必然。所谓进步的方向。但当我们远离尘世,登临高山或者深入丛林,与自然的呼吸与心灵贴近时,就会发现,人类的所谓文明与大自然的亘古不变相比,是多么的善变,多么的易碎,脆弱到像风一样转瞬即逝。就算一个人不想追求永恒,难道他真的也不想享受内心的自由?
上个月,幼儿园搞兴趣班让报名,骇然发现远在天涯海角,亦有“珠心算”等流行科目。在家谈起此事,老婆便说,一听到这个名,就联想起邪教的“诛心大法”。
正合我意。于是宣判了对“诛心大法”的封杀,让女儿报名去学跳舞。报完名回来的路上,有点得意,下了一个并不科学的结论:选一个好学校,不如选一本好书。选一本好书,不如选一个好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