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人们祭祖尽孝道之节。 “清明无客不思家”,道出了他乡游子追念先人的感情。清明时节,宁海家家户户都要要捣制青麻糍,上坟祭祖,大家过节的吃食也主要是青麻糍。
青麻糍用粳米粉和嫩青的叶子制成的,这可能是清明节又名寒食节,纪念介子推吃冷食的一种演化和发展,说明宁海的习俗保留着远古的内容和色彩。清明还未到,空闲时间里,小孩和妇人就挎个提篮到田野上去“挖青”,就是择取青的嫩茎叶,所以也叫“挑青”。洗净后入沸水里汆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后再在清水中漂洗。再将青剁细碎。
宁海民间历来有提前几天“做清明”的习俗。“做清明”的头一天,家家户户蒸青麻糍、捣青麻糍。将粳米粉、青、少量清水和在一起,放在饭蒸笼里蒸熟,趁热气腾腾之时,倒入石捣臼里碾搡,待粉团充分有黏性,停止碾搡,整一团放在面床上擀摊开来,再切成许多小块麻糍。
有意思的是,像春节等传统节日里捣制成的麻糍,大人小孩是不准先吃的,主妇将麻糍摊晾在洗得干干净净的竹簟上,等家里祭祀祖先、敬拜境主神灵后才可以吃。但清明节里的青麻糍捣制好后,大人和小孩即可食用。小孩们站在捣臼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青麻糍,大人们就会说:子孙最大先吃,老太公不生气的。
前一篇:北交756路,我的最后一班车
后一篇:一碗汤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