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东周洛阳人,早年拜鬼谷先生为师。学成后,苏秦先游说周显王,但周显王知其浮夸,不予采纳任用。他西入秦国,游说秦惠王,秦惠王不信其言。苏秦就去燕国,游说燕文公说:“燕国不被秦国攻击,因有赵国为屏障,遮蔽在南面。秦国要攻击燕国,战于千里之外。赵国攻击燕国,战于百里之内。重视与千里之外的秦国和亲,忽视百里的祸患,靠娶秦王女儿为太子之妻,单用这儿女亲家的策略是错误。愿大王与赵国亲善联合,燕国才能真正不受战争祸害。”燕文公同意,给苏秦车马及金钱,供他前往赵国游说。
在赵国。苏秦对赵肃侯游说:“当今,山东这些国家中惟有赵国最强,秦国所害怕是赵国。然而秦国不敢举兵伐赵国,是害怕韩、魏国从其背后偷袭。如果秦国攻韩、魏国,韩、魏两国无险可守。韩、魏国不能支撑,必臣服于秦国,经不断被蚕食,两国必亡;秦国没有韩、魏国牵制,战争灾祸就临至赵国。以天下地图看,诸侯国土地五倍于秦国,我推测诸侯国的士卒十倍于秦国。如果韩、魏、齐、楚、燕、赵‘合纵’为一,共同反对秦国。召诸侯国集会于洹水(今河南安阳河)之上结盟,共约:‘秦国攻一国,五国各出精锐军队,或扰秦国,或救之。有不履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国‘合纵’亲善,合力攻秦国,秦国必败。不敢出函谷关祸害山东诸侯国。”赵肃侯大喜,厚待苏秦,给予赏赐。为他提供资金,让苏秦游说诸侯国参加“合纵联盟”。
此时,秦国派公孙衍率秦军征伐魏国,大败魏军四万余人,擒魏将龙贾,攻取雕阴,有向东进兵攻打赵国意图。苏秦担心秦兵此时进攻赵国,会破坏自己正要筹建的“合纵联盟”。可用于阻碍秦国行动,惟有张仪是最合适人选。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拜鬼谷先生为师,苏秦自以为不如张仪。张仪游说诸侯国没有结果,正困于楚国。有一次,陪楚国宰相喝酒,楚相遗失一块玉,楚相的门客硬说:“张仪贫穷,人品不好,定是他偷玉壁。”把张仪抓起来,鞭打几百鞭,逼迫交出玉壁,张仪不承认,只好放人。苏秦的门客诱他说:“你同窗好友苏秦,在赵国当高官,可去投靠他啊!”张仪就直奔赵国,投靠苏秦。苏秦召入府中,让他坐在堂下,赐与奴仆同等级酒食,对他说:“以你才能,却让落到如此地步。我是能推荐你,让你富贵。只是你不值得我收留推荐。”张仪受到羞辱,无颜留下。张仪心想诸侯国走遍了,惟独秦国还没去,他便向西进入秦国为自找出路。苏秦暗中派遣门客,带资金帮助买通秦国官员,向秦惠王举荐张仪。秦惠王对与张仪面谈结果非常满意,封张仪为客卿。门客辞行时对张仪说:“苏君担忧秦国这时打赵国,会把正要筹建‘合纵联盟’毁了,认为只有君能说服秦国。故激怒你,暗中派臣给你资助,完成苏君之计谋。”张仪感慨地说:“我在苏君所设计中行事,却全然不察觉,苏君高明啊!为我谢苏君。‘合纵’未建,我不敢言打赵国!”
苏秦前往韩国,游说韩宣惠王说:“韩国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产自韩国。以韩卒的勇猛,披坚甲,带利剑,能以一人当百。大王却要臣服于秦国,秦国必求宜阳、成皋。事成暂息兵,不战却削地。明年,秦国复求割地。给地就平息,不给则前功尽弃,必须承受战祸。这可是‘市怨结祸’啊!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国求地无休止。以有限土地满足无休止求地行吗?大王拥有强兵,不敢与秦国战,我为大王感到羞耻!只要大王与诸侯国‘合纵’亲善,是可以打败秦国,保住自己的土地。”韩王听从苏秦建议,同意与诸侯国‘合纵’抗秦国,并给予资助,供继续游说诸侯国。
苏秦游说魏王说:“大王之地方千里,人民之众,车马之多,三军之众。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大王的国力不比楚国差。今闻大王听信群臣说法,要割地臣服于秦国!赵王派我来向你献计,与赵、燕、韩国‘合纵’共同抗击秦国,就无需割地求和。”魏王接受“合纵”抗秦国建议。
苏秦游说齐宣王:“韩、魏国与秦国边境壤接。兵出就面对面,不用十日就可开战。韩、魏国无险可守,战胜秦国,自己也要兵损过半。可是战胜则国存,战败则危亡啊!韩、魏国不愿臣服,愿为生存而战。齐国,地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精良,仅临淄一地就有士卒二十一万。今秦国要攻齐国就得越过韩、魏国,才能深入进攻齐国。越过韩、魏国就有顾虑,恐韩、魏国断其后,不敢进攻。因此,秦国奈何不了齐国。可是齐国却要西面臣服于秦国,这策略是错误。愿大王联合韩、魏、燕、赵国,共同抗击秦国不更好吗?”齐王也同意加入“合纵联盟”,并给予资助继续游说。
苏秦向西南游说楚国,他对楚威王说:“楚国,天下之强国,地方六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仓中粟够支用十年,这是霸王业的资本。秦国所害怕就是楚国,楚国强则秦国就弱,秦国强则楚必弱,其势不两立。建议大王,参加“合纵”联合齐、韩、魏、燕、赵国,可以孤立削弱秦国。”楚王也同意加入“合纵联盟”。
公元前333年,苏秦被指定为“合纵联盟”盟长,挂上六国相印,北归回报赵王,其随行车骑辎重比王侯的车队更豪华威风,还有各国使臣也紧随其后。车队途经周朝国都洛阳时,周显王赶紧派人替他修道路,亲往郊外迎接。苏秦的妻子、兄弟、嫂子也都赶忙前去拜接。苏秦笑着问嫂子:“以前你们鄙视我,今为何恭敬我?”嫂子回答:“小叔,今日地位高,钱财很多!”苏秦感慨万分。苏秦也毫不吝啬,散发千金赏赐亲朋好友。当初,苏秦要到燕国时,曾向一人借了一百钱当路费,此时以百金偿还回报。回到赵国,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公元前332年,秦惠王派公孙衍挟迫齐、魏国与秦国共同征伐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赵肃侯怒责苏秦。苏秦非常恐惧,向赵肃侯请求出使燕国,请出兵报复魏、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合纵联盟”就名存实亡。赵国只好决开黄河,以水淹灌秦、齐、魏军队。秦、齐、魏军队只好退兵。
燕文王死,燕太子易即位为燕易王。早先,秦王小女儿嫁给燕易王为妻。公元332年,齐国借为燕文王吊丧之机发兵,攻占燕国十个城。燕易王责怪苏秦说:“先王出资让你游说‘合纵’。如今‘合纵’却给赵、燕两国带来羞辱。”苏秦赶忙回:“大王请放心,臣前往齐国解决此事。”到了齐国,苏秦拜见齐王,先向齐王表示祝贺,再向齐王致哀。齐王感到惊讶问:“这是为何?”苏秦说:“大王,你利用燕文王死吊丧之机,夺得十个城,值得祝贺。燕国虽然弱小。可你就没注意,新即位燕易王是秦王的女婿。秦国以帮燕国讨十城为理由,发兵攻打齐国。你该如何应对?还是把十城归还燕国,言归和好,避免秦国借机发难。”齐王害怕了,赶紧把十个城归还燕国。苏秦也就回燕国复命。
回燕国后,苏秦与刚失丈夫的燕太后勾搭通奸,此事被燕易王发觉了。燕易王没处罚他,反而更善待他。苏秦反而自己害怕了,找借口对燕易王说:“如果能以我得罪燕国为由,我逃到齐国。齐国用我,我必阻止齐国以后再作出伤害燕国之事。”燕易王同意了,苏秦就跑到齐国。齐宣王任苏秦为客卿。公元前317年,齐国的大夫为了与苏秦争宠,刺杀苏秦。苏秦受重伤,刺客逃了。齐王派人四处缉拿,均未抓获。苏秦临死前告诉齐王:“我死后,把我车裂,宣布是燕国派来谋乱间谍。这样凶手就可以抓到。”齐王就照办。凶手自认为杀苏秦有功,跑去找官府要赏钱而被抓拿归案,处于死刑。
尽管,司马迁把“合纵联盟”吹嘘为,秦国十五年不敢觑觎函谷关外诸侯国。但历史事实是“合纵联盟”建立第二年(公元前332年)就崩溃了。苏秦实际是一位超级骗子,专门针对侯王一级人物行骗。不得不佩服他的脑袋急转弯特别快。连自己临死之前,还能想出如何抓住刺客,为自己报仇的怪招。苏秦是个天才说客,凭借一张嘴可说服六国君王同意建立一个“合纵”抗秦联盟,使自己从中牟利。从理论上分析“六国合纵抗秦”是正确。在形式上,形成一个“合纵”集团,令人感觉六国抱成一团。可是把抗秦付之行动时却无法实施。原因是苏秦所挂“六国相印”,只是一个空职,实质是六国外交联络官,没有调动各成员国军队权力,而各成员国更看重是自身利益。在六国“合纵联盟”建立第二年,秦国马上挟迫“合纵联盟”成员国魏、齐两国共同攻打另一个成员国赵国。苏秦以帮忙请救兵为借口逃出赵国,龟缩于燕国。其他“合纵联盟”成员国也没有出兵,前来救援赵国。赵国只好靠黄河水淹三国军队来自保。更现实是齐国对燕国动武夺其十个城,苏秦还是以秦国恐吓齐国,逼迫把十个城交还燕国。事实上“合纵联盟”只是昙花一现,是一个毫无作用的联盟。苏秦本人也只不过为骗个官当,有荣华富贵享受就行了,无所谓抗秦与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