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11队2010
11队201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49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友”小聚“新凤城” ---娄小华

(2011-03-25 12:25:04)
标签:

杂谈

友情

分类: 真情实话

六“友”小聚“新凤城”

娄 小 华

三月十八日下午,我们十来个相聚在“新凤城”。

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不同称呼,算算有六个“友”即:邻友、校友、班友、场友、队友、还有农场文艺小分队的队友。这次小聚,是同班同学孙伟(也是场友,原西北片、红旗队)在春节拜年电话说起的,他羡慕我们十一队的博客, 也经常去访客。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我们70届到农场有整整40个年头,如今离开连队有三十多年了,每当想起过去大伙儿一起在连队的生活、田间劳动的情景,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

http://s5/bmiddle/6b35ab6cg9f35427f6be4&690---娄小华" TITLE="六“友”小聚“新凤城” ---娄小华" />

当年二万户凤城一村的旧址

先说第一张照片。如今新凤城迎宾馆的地址就是当年杨浦区五十年代有名的“二万户”——凤城一村。照片上的大多数人都居住在这里。这次小聚在“新凤城”,特意故地重游,回首孩提时的情趣。

http://s13/middle/6b35ab6cg9f35413f059c&690---娄小华" TITLE="六“友”小聚“新凤城” ---娄小华" />

                                       三月十八日小聚的合影照

后排左:孙伟、钟秀明、王延廷、娄小华

前排左:张红花、钟建青、郑萍、冯彩娣、王彩凤、钟建平、陈燕琴

再说第二张照片中的旧事、巧事和趣事。学生时代的孙伟、冯彩娣、同学钟建青还有其妹妹钟建平(也是场友,72届曾任东南片35连党支部书记),他们都住在一个门牌号楼上楼下。当时的“二万户”就二层楼,每层有五家,公用厕所和灶匹间都在楼下,房子不远有块树林,爬树、捉知了、乘凉是游玩的好地方。不由勾起童年、小学和中学时旧事的想往, 那时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 你帮我家关煤气,我帮你家收衣被的好风气比比皆是。。。

孙伟虽和我不在一个连队,但刚到农场时,经常到我们连队白相,故钟秀明跟他早已认识。巧的是他和王延廷也认识,因王延廷也曾和他中原殷行新村也住在一个门牌号楼上楼上。98年新队7字头聚会,王延廷还是孙伟帮忙找到的。还巧的是,王彩凤得知钟建青的妹妹是农场文艺小分队的钟建平,连忙叫其姐打电话要她一定来参加小聚。因王彩凤、王延廷、钟建平曾一起在农场文艺小分队,三人回想起当年下连队演出的“挑河泥、采棉花、战三秋”等歌舞创作,排练的经过,触景生情,聊得津津乐道。

连队的情结蕴藏了深厚的友情和亲情。钟秀明透露,他与陈燕琴结为夫妇,缘由刚到连队都在一个班共事过。他先上调,经历了三五载的两地分离的思念和考验。张红花讲起了鲜为人知的一件事,原连队一起的徐辛瑜定居美国后,至今她的住处房子由其看管。小聚中,还有一段姐妹、姐弟上调相互谦让的亲情。陈燕琴让姐姐陈妹妹先上调,冯彩娣的弟弟(也是场友,72届曾在东风棉纺厂)让其姐(当时身体不好)先上调,现在才知道冯彩娣的上调名额是他弟弟让给的。可惜,陈妹妹和冯彩娣的弟弟因病过早离开了人世,对曾经的场友在天堂,大家以表深深的怀念。

70年代的农场经历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在那片充满激情的土地上,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那种回忆是酸甜苦辣的。冯彩娣说的好:“有过挫折和磨难,才真正懂得人生的不易,珍惜生命,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过去的六个“友”,归结到现在就是二个字,那就是朋友”。不由又想起前些日子,我们新家园《农场朋友》歌词中的一句话:“ 会相聚会回首 农场梦当年路在心中 /。。。博客家园一起走 /一声朋友更珍重 ”。是的,愿当年连队情结的友情,亲情,真情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永远。。。

。 完  。  2011.3.25  中午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