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篇:螺钉扭矩衰减介绍
| 分类: 结构设计积累 |
螺钉扭矩衰减介绍:
一般认为,硬连接和中性连接不存在扭矩衰减,软连接扭矩衰减较为严重。
但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对于任何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扭矩衰减,软连接中扭矩衰减尤为严重,扭矩衰减不能完全避免,只能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和优化来改善衰减状况,确保扭矩衰减后的夹紧力不低于设计夹紧力的最低要求。
拧紧工作完毕后发生在紧固件上扭矩降低现象即为扭矩衰减,衰减后的扭矩值低于目标值但较为稳定,一般在拧紧操作完成后30ms内会完成60%以上的扭矩衰减。该性质作为我们降低扭矩衰减的重要理论依据进行应用。
影响扭矩衰减的原因;
扭矩衰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扭矩衰减已导致连接失效,不满足产品要求时,应从设计和工艺角度进行分析、改进。
典型的原因;
1.装配件的表面粗糙度会导致材料变形,因此,需要尽可能提高表面的粗糙度等级;
2.弹性连接材料的固定,尤其是塑料或密封件;需要降低最终拧紧的速度,并且分步拧紧;
如分步骤设置目标扭矩60%--80%--100%,使用拧紧(如至目标扭矩80%)+反松+最终拧紧的方法;
3.禁止过快的装配速度,以及不合理的装配动作;(优化装配顺序,以及工具(推荐阿特拉斯电动扳手))
4.禁止装配过程中的温度差异过大;
扭矩衰减改进措施:
工艺角度:
1.拧紧策略:改变拧紧策略,两步拧紧或多步拧紧,在拧紧过程中停顿50ms可释放弹性应变,降低衰减。
2.拧紧速度:当工件被压紧后,毛刺在较大的夹紧力下变形,“变短”夹紧力下降,残余扭矩同步下降拧紧速度越快,毛刺的初始变形越小,残余扭矩下降越多,因此,降低拧紧速度可以降低扭矩衰减。
3.拧紧顺序:把单轴拧紧改成几轴同时拧紧,可降低扭矩衰减;或者采取单轴多步逐渐拧紧到目标扭矩,也可以降低扭矩的衰减;
设计角度:
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小,材料表面越光滑,在拧紧后扭矩衰减越小。
2.材料硬度:提高材料硬度,材料表面互相之间嵌入越困难,扭矩衰减也越小。
3.弹性材料:塑料或橡胶等,尽量少采用,如必须采用,应制定周全的拧紧策略,以保证衰减后的夹紧力满足产品要求。
4.螺栓选择:细牙螺栓相比粗牙螺栓螺距更小,螺纹升角也小,在使用中不容易松动,因此采用细牙螺栓扭矩衰减会较粗牙低。
概念介绍:
动态扭矩:(生产过程中)
动态扭矩是指紧固件在被紧固过程中测量得到的峰值,一般来说,是由动力工具施加得到动态扭矩,动态扭矩是在拧紧过程中测量的。动态扭矩产生的对于螺栓的轴向预紧力满足工程上对预紧力的要求。
静态扭矩:(线下测试)
一个紧固件被紧固好之后,将其在拧紧方向上继续旋转的瞬间所需要的扭矩。静态扭矩是在紧固之后测量的。
检测扭矩:
静态扭矩标准时用来监控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因此又称为检测扭矩。
螺纹连接状态分类;
参考标准:ISO5393“螺纹紧固件用旋转式气动装配工具性能试验方法”(国标对应版本为GB/T26547-2011)
硬连接,一般来说,以规定扭矩的5%为起点,在起始扭矩到达规定扭矩时,螺栓转过的角度在30度以下;
软连接,一般来说,以规定扭矩的5%为起点,在起始扭矩到达规定扭矩时,螺栓转过的角度在720度以上;
中性连接,一般来说,以规定扭矩的5%为起点,在起始扭矩到达规定扭矩时,螺栓转过的角度在30度至720度之间;
前一篇:第290篇:抛光工具
后一篇:第292篇:内螺纹6H和6G介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