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生活杂记

标签:
教育 |
分类: 英伦生活 |
*开学季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学校两年第一次有种失意感,看着哥哥兴冲冲的穿上校服,像模像样的初中生的样子,我开始强烈的怀念学校的日子,过惯了曾经朝九晚三的规律生活,一下子完全不用担心时间的照顾妹妹,还真的很不习惯,没有亲人朋友隔三差五的来访,不抑郁都奇怪。大卫曾在我要孩子之前就说,我们两个人照顾孩子会是项艰苦的工作,我也看到周围的妈妈们一有孩子都有十年都不能工作的,即使这样我也不后悔,因为我从来没想过不要孩子,虽然我也渴望读书旅行的生活,可是我内心深深的知道我会很患得患失,不管什么代价我都付,妹妹对我来说比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珍贵。不过,上帝的恩典和眷顾,我家附近有个很好的CHILDMINDER,我决定明年四月份回到学校工作,孩子交给这位阿姨我很放心,已经打过电话,就是要好好和大卫商量一些细节的处理,有时候真的可以鱼与熊掌兼得吗?如果可以,我真的算是最幸运的人。
*失业季
整个夏天我都在读《独立报》,四年前初到英国的时候,一份报纸死活读不懂,我只能从读书开始,因为妹妹的到来,我发现一本书一个月都无法读完,索性就读报纸或者短篇小说,在英国诸多的报纸里,《独立报》是最年轻的报纸,可是我也最喜欢,很讨厌《太阳报》这样的以博人眼球,内容低俗的报纸。我很喜欢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量,也很赞同里面很多编辑记者的观点,他们大多是牛津剑桥颇有资历的新闻工作者,稿件自然质量很高,我留心到在MONEY
这一栏里谈到如今英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真的可以和中国的大学生有一比,很多都找不到工作还欠一屁股债,上周回麦当劳谈兼职的事情,我们店里的三个大学生两个辍学,一个毕业半年有学历有证书就是找不到工作,欠了政府将近四万英镑的债,这也难怪英国的年轻人会比父母或者祖父母穷,这也只是工作问题,随之而来的买房等等基本上不太可能,当然像中国那样的啃老族就另当别论了,我从不质疑教育的意义,可是这样的现状也真的令人担心小孩子未来的教育和生活。
* 国人恶
两年前我在伦敦麦当劳总部参加培训的时候,遇到了唯一的除我之外的中国人,一个正在读数学硕士的W,她在南部的一个城市的麦当劳做值班经理,去年嫁给了在同一店里的英国男孩,我当时正好怀孕没能参加她的婚礼,我一直以为读硕士的中国学生在英国的就业市场可以如鱼得水,没读硕士我蛮遗憾的,W婚后想生孩子,就想换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她的一个同学开了一个专为中国学生做留学签证的中介公司,就请她过去帮忙,薪水比麦当劳多了不到五千磅一年,结果三个星期就回来了,说还是算了吧!到这个公司工作老板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最近两年不打算怀孕吧?她说要是怀了呢?那老板就说那就给你两个月的产假吧,暂且还不说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阿谀奉承,麦当劳也比中国人的公司好,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中国饭店工作的阿姐,被试用了不知道多久,还拿了3镑多每小时的薪水,难怪他们不敢雇佣嫁给英国人的女人,因为这完全违法,中国老板怎么这么可恶,所谓幸福还真是在别人眼里,我认识另外两位来英国读了硕士的妈妈,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比我的好,直到最近才了解到她们也为中国人工作,薪水都是最低的,我很好奇那些在英国的中国人家庭,看中国电视,和中国人打交道,好似边缘人,如果这样,不如生活在国内爽快,可是融入英国文化并非易事。
*似冬至
说是初秋,对我来说和冬天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早上都有四五度的温度,冬天的衣服都翻了出来,我好像生了孩子之后更怕冷了。这个夏天恍如一梦,我的裙子可是全没露面,现在很享受每天推妹妹出去散步的时候,夏天的叶子总是那么的深绿和浓密,满眼的草儿也是那种很深绿的样子,整个小区都很安静,我可以一直走个一个多小时,最近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节目BRITAIN
S SPENDING
SECRETS,探讨了英国人的家庭消费观,家庭收入不同,消费更是不同,有兜里一个子儿都没有的穷光蛋,可很乐观,无忧无虑的流浪,也有坐拥亿万资产住的和女王一般的富翁,却因母亲病危,老婆离婚,儿子抑郁痛苦满面的样子,这种时候最能感受其实谁都不穷,谁都不富,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幸福和幸运,就像我公公经常说,一个人再穷再富就是一个胃,谁一张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得极是。不过,我倒是在这个节目学到一些省钱攻略,我不穿二手店的衣服,其实我也不介意的,就是买了一件上衣穿了
一次就有皮肤病后,我再也不敢买了,其实这才是省钱的窍门,因为那个女人的衣橱里没有一半基本上都要送二手店的,还有就是买当日打折的东西,这现在就是我每日出门顺带的一个理由。
生活的片片,我家有帅哥。
前一篇:静美岁月---每一天都值得庆祝
后一篇:亲爱的公公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