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芳邻们

(2014-05-25 02:45:09)
分类: 英伦生活

邻居家的音乐声,自下班回家之后,就没有消停过,刚开始伴随着雷雨声,我也没有受到干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读了两个多钟头的书,可能内容比较悲惨,我太全神贯注了,雨过天晴之后,吃了一锅酸菜鱼后,想继续读书却被这摇滚音乐震的心烦意乱,不得安宁,想起我的一个闺蜜曾问我说:你家邻居是黑人还是白人?我说:关你啥事,她回答:我听人家说要是白人,说明你们住在富人区,黑人的话那就是贫民窟,我心里一乐:你说得是美国吧,我家黑人白人邻居都有,那你说我们住在哪里。

 

我们住在米城一个特别普通的地方,说是普通就是这个地方住宅基本都一样,城市的规划到处都一个模式,不同的是,地段贵的地方周围环境会好一些,老的旧的地方明显宽敞价位也实惠。我一直挺喜欢我们这个小区,因为既来之则安之,我从来了英国之后就没换过地方,也就没有对比,住的久了熟悉了附近的公园,商店,社区,就自然地有了感情。我每次出门散步都呼吸都很顺畅,不用几分钟就可以走到公园,有小溪,小桥,还有一个小圆湖,住着天鹅一家,每年都有新的成员出现,平添了几分惊喜。散步回家之后,就跟自己说以后要坚持,要不然这么好的户外场地都浪费了。

 

很久之前读过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就是《芳邻》,讲得是她家邻居种种嘀笑皆非的过往,有的看得人火大,真是觉得这些邻居都挺奇葩的。可是,在英国三年里,基本上和邻居没有什么实际的联络,也有例外的时候,就是邻居知道大卫的职业,对他比较信任,有动物的邻居每年出门都会留下房门钥匙,让我们看护他家的小猫。想来也是英国人的性格所致,即使是亲人之间,联络也不过分的热情,再亲也是保持距离的,邻居就更没有什么来往了。不过,每次出门遇到,都会站在门口聊上一会儿,彼此之间也问候,聊聊天气是开始,然后才说最近怎样,要不然就是看看谁家换了车子,门口挂了什么盆花,来了什么客人,就可以猜出这家今天的内容。

 

按我家的户型来说,我们有三家邻居,我们是半连体的房子,在英国叫SEMI-DETACHED,和我们连着一半的原来住的是房子的主人,一对来自亚洲,更确切的说是印度的夫妇,男主人叫南武,长得很装饰,性格也很开朗,他们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印度人,应该是印度移民的第几代了,都在英国长大,女主人长得很秀气,话很少,两年前生了一个儿子,请我们去家中小坐,才第一次进他家,装得都是印度风格的家居,墙上挂了他们的结婚照,宝莱坞电影里的礼服特好看,不久他们就决定卖房,主要是想搬到离女主人父母近的地方,也相互有照应,卖了好几个月也卖出去,就租给我们现在的邻居,一个黑人未婚妈妈,对她最有印象的就是搬家第一天和大卫借钱的戏码,我倒没觉得怎么样,可是在英国人看来这是很尴尬的,住下来也没有什么不快,一直都很安静。

 

对面一家是我们的老邻居,我说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叫大卫的,这户邻居男主人也是大卫,斯斯文文的,和女主人都是看上去很有修养的,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大卫说女主人之前还有一次婚姻,也有一个女儿,一直住在这里的,直到交了一个贩毒吸毒的男友之后,才被社工带走的。大卫还是很友好的,我记得他在某年的世界读书日敲门送给我一本LEE CHILD的侦探小说,每次他们外出都留钥匙,我们会记得给猫喂食,前年冬天喂猫是第一次去,他家和我家的格局一模一样,可是布置比我家有讲究多了,充分利用了每个角落,我跟大卫讲我们要学习,他说我才不呢,我觉得我家很舒服,我不喜欢拥挤。他们去年搬到南部了,把房子留给女儿和她的男友,现在放音乐的就是他们,门口挂了二十一岁的彩带,估计是生日聚会,我倒好,我估计赖斯要气死了。

 

赖斯是我家旁门的邻居,大概不到七十岁的样子,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就一直独居到现在,期间也见他带过几个女朋友回家,都没什么下文。我们去年春天还在他家小坐一会,赖斯年轻时候是工程师,家里非常的干净,整齐,单独居住却很有情趣,老头一天到晚也没有什么事,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很有井井有条,我注意到他书架上的老照片,看到几张黑白照,估计就是他过世妻子的,非常的漂亮,也难怪他一直难有女朋友。赖斯总是抱怨大卫家的女儿和她男朋友,他们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稍微大的动作,都能惊扰到对方,赖斯喜欢安静,可是偏是遇到这帮年轻人,隔三差五的搞个聚会,不折腾到午夜是不罢休的,经常把老头气得要告诉警察,一遇到我家大卫就窃窃私语,我才这两家的关系肯定紧张,不过看到下午小伙子敲他的门了,估计是事先道歉,变圆滑了。

 

英国的邻居们,比不得国内的热情,好起来那是这顿吃在你家,下顿来我家,缺个酱醋,少了葱蒜都可以从邻家借来,夫妻家闹个矛盾也有协调人,下雨有人可以收个衣服等等的好处,这就是所谓的远亲不如近邻,而在这种关系之下,也有演化出种种悲剧的,我最是深有体会,也懒得细谈,可是我也慢慢的习惯这种相处方式,没有什么亲近,也少了纠缠,没有道东加长西家短的地方,彼此轻轻松松,关起门来过各自的日子。我喜欢国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功利,没有压力,简单轻松,同事朋友真诚对待,没有什么勾心斗角,聊得来的多说,没话说的不聊,没有人看谁的颜色,大家都是平等的,干自己的活,拿自己的那份钱,说来这样也是一种福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