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小前奏

分类: 英伦生活 |
不到十二月,英国的圣诞氛围就来了,一到十二月,那么是全民的倾情期待,传统上讲他们都希望下雪,梦想一个白色的圣诞节,我家大卫是不到十二月中旬,一般是不动弹的,因为他不想这个节过得没完没了,直到上周二终于按耐不住了,我也就差弟媳的礼物没买了,我们一起去了园艺市场,大卫扛回了一棵巨大的圣诞树,我也买到了我自己喜欢一件礼物,一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大卫做饭,我开始折腾装饰品,过去的两年,都是以银色为主色,我说今年还没见雪,装个五彩的,没想到效果很好,每天回家闻着这圣诞树的味道,就好像圣诞节的味道。昨天下午下班之后,经理说办公室里有老板给的礼物,一人一瓶香槟,顺便带着礼物便条,我开玩笑说我都退居二线还有我的,经理说你不想要,我们现在就开了吧,谁说我不要,拎着回家就放到圣诞树下,要庆祝的时间和事情很多的。
我来英国的第三年,第三个圣诞节我才终于融入这氛围,可能是和我现在的工作有关。在孩子们的眼里,圣诞节就好像是一切,每一个人的眼眸里都充满了期待,从上个星期开始都变得特别的不安分,上课和下课都很疯狂,孩子们也是有情谊的,彼此互换卡片,互送礼物,自有自己的一番圣诞表白。从下个星期开始,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很圣诞有关,全校都有一番大的庆祝,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圣诞的装饰,音乐都是都圣诞歌曲,聚会也是一个连着一个。我除了下周三我们部门的同事聚餐外,一个都没有参加,实在是觉得精力有限,而且还和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周三上午我们每人都会有一个秘密的圣诞礼物,每个人都参与,计划是五镑钱,礼轻情意重,最好的是,我们周五下午一点就开始放假了,要放两个星期,不光是孩子们激动,我们也心里默默的倒计时。
今天周日睡到九点钟起床,我最大的任务就是包礼物,写卡片。很多年都没有认认真真写过卡片,记得小时候我们也庆祝中国年,同学之间护送贺年片,关系好一点的就要送贺年卡,贵上一点点的,我至今还记得中学有个男孩子很喜欢我,给我送了一整套的贺年片,冒着傻气。为什么会慢慢的不写了?我觉得是社会的改变,每个人都变得世俗了,现在都讲究钱和物质,一张卡片怎么能拿的出手呢?情意都在钱的多少里算,其实这都是太官场了,一个人的情感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可惜在国内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幸好,英国还保留着这样的表达方式,一张卡片的力量是很重的,我们买了六卷包装纸,三袋礼物便签,三打圣诞卡,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包了礼物,用了两个小时写了二十几张卡片,全身酸痛,外面是细雨菲菲,内心却是燃着小火苗,爱在燃烧着,默默的希望收到卡片的朋友和亲人都会喜欢。
说到今年要给对方买礼物,就同往年一样,即使我也说爱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表达,可是这个时候真的很重要,想想如果圣诞节很多人都有礼物,如果我没有,那我自己就会不开心,因为即使是虚荣心,也非要虚荣一下,其实在这一点每个人都一样,谁都希望在这特殊时刻能够感觉到我是重要的。问了大卫一个月,他究竟想要什么,回答什么都不想要,有你就足够,问到最后不耐烦发狠了,这是最后一次问你,错过了就算了,在这关头终于明白机会来了,支支吾吾的说要一块德国制造的手表,还有一本北极冒险者的书,在买单的时候,明白大卫这是处心积虑,价格不菲,不过我心甘情愿的可以给他一份他喜欢的大礼,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大卫想要学习开飞机,这块表一般是飞行员用的,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要说什么事情不可能就说你还想开飞机?我现在也是这疑问,你还想开飞机?这今天不分昼夜研究直升机的起降,昨晚在模型游戏上一直试飞到午夜,我由衷的感触就是: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我也开始盼望圣诞节了,我没有什么大的幻想,因为即使在隆重,我也始终是个中国人,一颗中国心,一个中国胃,昨晚大卫和我聊到圣诞节,他说我从小到大,就一直最盼望圣诞节了,每年都就等待那么几天,虽然是重复的做很多同样的事情,可是每年都很欣喜,他跟我讲他在圣诞节想看的电影,想吃的事物,想做的事情,我的心都飞回中国了,我也跟他分享我们中国年的种种情形,要贴对子,要挂灯笼,要包饺子,还有看春晚和打麻将,拜年和压岁钱,讲着讲着就觉得自己的心已经融化了,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现在因为操着同一种语言,感受着不同的文化,虽然很多的时候会有鸡同鸭讲的感觉,生活久了在做事方式方面也是误会摩擦,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是欣喜的,好像还在做梦,还在学教科书上的英美文化,现在一下子跳进书里所说的种种,我也来验证一把,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天都有点收获。没有跟大卫说我的圣诞礼物,我想要惊喜,因为我相信他的品味和爱。
圣诞树在晚上闪着灯光的时候总是拍不清楚,就凑合着看吧,有个氛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