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辫子歪歪Doria
辫子歪歪Dori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75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雪将至| 如梦的90年代

(2017-11-20 13:07:06)
标签:

暴雪将至

段奕宏

江一燕

分类: 『小煮光影』

对所有90年代的故事和电影总有种亲切感。

那是我父母的青春。


余国伟那件黑色的皮夹克,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环腰报过。

那个时代录音机里的港台“靡靡之音”是我幼年时的启蒙音乐。

妈妈说那个年代谁拎着一台录音机,走在大街上,录音机里飘着邓丽君的音乐,那便是那时代的潮人。


难以想象那个家里没有独立抽水马桶,没有电脑手机,甚至彩色电视机都属于稀有物的时代,但我记得年轻的女人走在巷口,烫着的大波浪弹跳在肩膀的弧度,那一幕诱惑着世界之美在沉睡的意识中微微地苏醒。


电影里的灯光舞厅,暧昧而吸引人。《山河故人》里女主他们在歌厅里跳的那曲Pet shop boys的《Go West》,旋律熟悉得仿佛小时候,爸爸抱着我和朋友在迪斯科聚会的场景。那几乎是我对流行港台音乐的启蒙时期,记得最喜欢的要数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迪斯科球扫过地板,五彩的光斑下。爸爸抱着5、6岁的我,胶卷相机咔嚓一张,90年代不清晰的像素浓烈的色彩压进了鎏金的相册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56icHoiciabeftwY0A1GKDbiaekAulLaTl39rwqfrtQ0Eibuiaic1l49BcWVbyeKicpMU6iakSVGjCC9kdhVHz3BqwWQ5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如梦的90年代" />


想想也许我是对他们的青春无比好奇。

如今他们都变成了疲惫的中年,多病的老年。

可明明在那些风暖天蓝的日子,有无数瞬间曾经激荡着我:
是爸爸骑车带着我吹过的口哨,

是我偷偷翻过的他的旧日作文里《我的理想》,

是他们笃信多年的爱拼才会赢的信念,

那是90年代时,正当青壮年的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当余国伟表彰大会上激动地语无伦次,发誓要过精彩人生时,他的眼里闪耀的是90年代的光芒。他是工厂保安部的工人,如果非要说拔尖,那就是保安头头。


2008年他出狱后回到旧地,曾经表彰大会的礼堂已经破败不堪,即将拆除。工厂的老职工一语道破:保安部没有油水不创收没有前途,不会在这种部门评先进。这是21世纪人的思维,那年的余国伟和很多人一样,相信在任何寻常的岗位上努力干,都能闯出一片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56icHoiciabeftwY0A1GKDbiaekAulLaTl3ovE3XM3HzYLd4E9RCLVqN2XALibTQ6ZdKsf6H5bYfOeuK5mNzKaolib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如梦的90年代" />


或许从今日观众角度看来,他明明可以有很多路曲线救国,获得名利人生。余国伟羞于说出口,自己的愿望是进入体制内。用“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来掩盖自己野心。


他始终说不出口,他偏执一般地要找出连环杀人案的真凶是为了某些功利的目的。单纯善良的徒弟之死的警示,利用燕子做诱饵,在其浑然不知地勾画两人经营小生意的幸福生活时,他都没有及时止损,权衡利弊选择一条性价比最高的人生路。


那时候的他一根筋地以为只要抓住连环杀人犯的杀手,自己就能进体制,实现梦想,不能不说这种执念带着那个还很封闭年代的普遍的狭隘见识,只是余国伟更不认命,对野心更狂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56icHoiciabeftwY0A1GKDbiaekAulLaTl3ic9Cu2xwEzfnicII2kb9IjpMWkj1iaaHOD0ucdpINLU5YnQydTRZN9NI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如梦的90年代" />


我的爸爸也是工厂职工,因为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没人照看的时候我常常被我爸安排在他工厂的一间办公室里,待到他下班再一起回家。百无聊赖地时候,我看着那些黑漆漆形状古怪的钢铁巨物发呆。印象最深的场景,是每个大年三十前的下班时刻,他总带着我检查各个大门上的封条。


印象里工厂是钢铁碰撞热气腾腾的模样

是大澡堂子里永远不辩人形的暖和和的水汽

工厂下班打铃后工厂大门打开,穿着工装的人群拿着饭盒鱼贯而出。那黑压压的人头总让我忍不住想到“咱们工人力量大”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国企上班的妈妈突然下岗了。

当然全国被下岗的有千千万万人。

余国伟和他的工友站在工厂门外的那份失落,我想只有他们这代人能懂。

我记得的只有妈妈的愁眉不展和爸爸默默的倍加体贴。


《暴雪将至》有两处点题的场景很有意思。


开篇处,仿佛即将开挂,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余国伟,并不知道他人生的暴雪就像舞台上忽然飘零的棉絮一样,即将到来。


结尾处,2008年的雪灾即将到来。他已经是头发花白,年过五旬的人。当年的真相早已揭晓,但对于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56icHoiciabeftwY0A1GKDbiaekAulLaTl3CcylzY4LrBJQu3LvAwCblnSbW9sDCuPxiasXNJ22AjhJWsxqLB5pCV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如梦的90年代" />


《暴雪将至》在杀人犯的设置上,的确让人想到了韩国电影《杀人回忆》,可又有本质不同。后者围绕案件的发生侦破为中心,而前者的连环杀人犯仿佛是命运对于余国伟的一次捉弄。他反复询问老同事,那个在被追逐中早就命丧车轮的杀人犯长什么样的面孔。这仿佛是垂垂老矣的他最后一次执着地为自己的大半生找一个答案,做个交代。


可是依然无法成全,杀人犯身份不详,面目不详,人是找着了,为什么心里却好像隔靴搔痒般的,充满了不痛快。若是年轻的余国伟,大概要捶胸顿足一番,但他老了,连他羡慕的体制内的老公安都老年痴呆,忘记了世事,再没有人陪他咀嚼这一切。


余国伟的骨子里藏着强烈的入世野心,一根筋地做着他坚信会发生作用的“努力”。

他经历了力争上游,全力钻营,不断失去,最终孤独度过余生。

让人想到《山河故人》的最后一幕,沈涛独自一人在茫茫大地上舞动着。


那个时代,有小镇青年张晋生这样的投机者,他们从历史的夹缝里赚钱发家,迎合了每一次时代的转弯。

那个时代,更多的是梁建军这样老实巴交,随波逐流,在大时代里浮沉的普通人。

那个时代,也有无数的余国伟,心有猛虎却无径可走,在愤懑抑或释怀里迎接衰老与流逝。


在90年代的电影电视里,我找得到父母那代人的激情与哀伤

他们这代人,在国门大开时感受过喷涌的繁华,心里燃烧过炽热的希望,却在内心永远有一片茕茕孑立的荒原,藏着生活 的无奈与孤独。


文/辫子歪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