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开课教案)
 (2010-12-23 21:07:19)
	
			
					(2010-12-23 21:07:19)		|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 | 
认识立体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学习本课时内容应该不算太难,关键是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感受各种形状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主要采取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等展开教学。而新课标指出数学不只是“听”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所以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 “说一说”“摸一摸”“辨一辨”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1、说学具。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4位客人,他们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欢迎好不好?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1、初步认识
师:你们认识这些客人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预设:学生有幼儿园学习基础,基本能说出名字。)
2、初步感知——摸一摸
师:各位小朋友,其实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这些客人呢,赶紧拿出来摸一摸,和他们认识认识,打声招呼吧!
学生拿出学具观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
3、活动
小朋友们都认识这些客人了吗?这是谁?(出示学具)请你们拿出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这些客人,<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2、抽象——贴一贴
老师拍了些这些朋友的照片,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吗?
(三)摸一摸,感知特点。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上今天要认识的这几个朋友,有没有长得很像的?
1、感知正方形与长方形。
①哪里像?哪里不一样?
②活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③汇报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一样的,长方体有些不一样]
(2)感知圆柱与球。
①哪里像?哪里不一样?
②现在拿出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他们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是哪?滚得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球:到处乱滚,圆柱:一个方向)
③汇报。
(3)比较。
(4)游戏——“魔术箱”。
老师示范:猜猜我摸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长方体……搭起来的?
 
4、解决生活问题。(推箱子)
师:这四位朋友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到处都能见到他们!
5、这联系生活,生活中还有哪儿见到这些图形?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和立体图形交朋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