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制度是否对症下药?

标签:
财经同花顺新股发行市盈率杂谈 |
分类: 零碎生活杂谈 |
“三高”问题在资本市场诟病已久,基本成为各类新股发行批判的重头戏。针对此现象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着力这个问题,并出台了两项改革方案。
,发行人则需披露询价对象报价情况,分析该定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等)
一、市盈率25%的红线(即如果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5%
二、中小投资者可以参与网下询价配售。以往的新股网下询价只能有机构参与,此次个人参与询价配售的具体做法是,允许主承销商自主推荐5—10名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配售。
此举貌似增加了中小投资者话语权,不过,在市场人士看来,此项措施的作秀意味更浓。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只有专业的机构才有精力和时间对企业进行评估,散户可能连招股书都看不完,他们的询价毫无意义。”此外,一刀切的市盈率也被认为对抑制新股发行高市盈率的问题效果甚微。
《意见》出台后引发多方关注,21世纪网致力“财经新闻原点”这一理念,现在让我们回到原点,看看证监会在出台改革意见前A股的病症,且看证监会是否真的对症下药了。
前一篇:又到一年的5月
后一篇:五大战略 托起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