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疑:教育部能确保一个不能少?

(2011-08-08 22:00:39)
标签:

马文华

教育部

经济困难

热线电话

贫困生

校园

分类: 校园时评

 

http://s11/bmiddle/6b2fb1b8na9fee72d294a&690

今天,看到腾讯网报道了一篇新闻《教育部: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文中提到,随着高考学生陆续接到入学通知书,全社会和媒体都开始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是否上得起大学?他们如何获得资助?对此教育部今天(8日)宣布,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热线电话,自8158时至91517时开通,电话号码为010-66097980010-66096590

 

但是,对于媒体关心的如何界定高校贫困生,以及如何实施补助问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回答: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拿出统一的标准来界定,像打地道战一样,实际上是各校有各校的高招。但是总体上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在社会上再也听不到任何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能顺利入学或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想这是最好的佐证。

 

原文地址: http://news.qq.com/a/20110808/001422.htm

 

无论如何,教育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对于教育部的承诺,安妮夏雨感觉有五点值得质疑。

 

第一,不因贫困而失学,真的可以确保一个不能少?

 

所谓的听不到任何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顺利入学或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我想说的是,这是真的听不到还是不听呢?一般来说,大学年学费为万元左右,四年下来,单学费就约为4万元,你觉得有多少农村家庭能扛得起这样的重担?物价飞涨旱涝灾害也十分严重,尽管穷谁不能穷孩子,那些真正供给孩子上学的农村父母,有多少不是负债累累的呢?尽管如此,每年因贫困辍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不过很多人是一声不吭就辍学了,因为交不起学费,就自然辍学,甚至无人过问。

 

第二,没有统一的标准界定贫困生,那分类的标准呢?

 

当媒体问及具体如何界定高校贫困生的时候,马文华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甚至说这像地道战一样,各校有各校的高招。那么,作为旁观者,能不能认为教育部至今还没有做好贫困生界定和补助细则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确保每个贫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第三,两部热线电话短短一个月,能解决贫困生补助问题?

 

关于贫困生的界定标准都没有弄出来,就依靠两部热线电话短短一个月时间,让贫困生不因贫困而入学?这样的确保,是不是有点没有力度?如果说各校有各校的高招,那么,能不能给出地方的求助热线,这样的话,全国的贫困生不至于打不通热线电话。而且,从贫困生确认到补助,这些不仅依靠口头说明,更需要实际调查,这样的工作量,可不是小的。

 

第四,伪贫困生受补助怎么办,教育部如何监督贫困金发放?

 

如果一件事没有统一的标准,则会产生很多个标准,而各校的标准如果不受到教育部和全民的监督,则可能产生作弊现象。近年来,很多高校的非贫困生领到了补助金,这不仅挤掉了贫困生的名额,还助长了贪污受贿的不良风气。如果教育部不界定高校贫困生补助标准,那么,各校贫困金的发放则要受到严格监督,并开通举报热线和信箱。

 

第五,贫困生是否了解救助平台,资助热线宣传到位了吗?

 

我只在网络上看到了教育部的资助热线,不知道资助热线可传播到每位高考学子的手上,如果他们不知道资助渠道,那么这样的资助热线,就不能确保一个不能少了。至少,就可能有贫困生不知道如何获得资助,按照家长的说法,砸锅卖铁,抑或是民间借贷,也会让贫困生上学,这样的贫困生其实真该得到及时资助。

 

教育部是一个严谨的部门,理应为自己的承诺负责。既然要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那么,我们更希望教育部拿出更有信服力的资助方案,哪怕是细节,也应该是接受全民监督和献计的。我也真心希望,贫困生都能上得起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