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10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作文题

(2016-12-26 21:49:35)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2016-10-23 18:45:56)
分类: 语文﹒教学

2016年10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崇尚生活简约,认为身边物品愈少,人生愈幸福;也有人觉得,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过分追求简约会导致生活不便,甚至会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简约生活,简单热爱

    当社会生产出过多的物质财富,多少人迷失在繁华中央,将物欲的满足作为人生的首要追求;当财富的积累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多少人抛却真诚与善良,将利益至上作为人生信条。于是,人们纷纷丢掉了赤子之心,穿上厚厚的伪装,带着世故与圆滑,以难以揣摩的复杂眼光估量世界,活在自己心的迷宫中难以解脱。

    面对着这令人忧心的现状,龙应台在《野草集》中写道:受存在主义与战乱洗礼的现代人以复杂悲观自诩,以深沉冷漠为傲。你就做个简单却热忱的人吧!所需的只是那么一丁点勇气与天真。"的确,简单生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若世俗夺去了我们的随性自然,将压抑与压力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不如丢掉欲望的包袱,卸下防备与伪装,勇敢地追求一如生命本真的那份简单与纯真。

    如何收获这样一份简单?我认为关键在于抱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于对周遭事物的无所求。我们对朋友无所求,便不用忙着建立庞杂的人际关系费心劳神,便能自在坦然地享受友情而非小心翼翼揣摩对方的心思;我们对功利无所求,便不必终日潜心算计患得患失,便能随心惬意地享受生命而非时刻提防被居心叵测的他人伤害。正如杨绛所说:"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跌倒,也不怕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致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也许,这样一份简约的生活追求让我们少了些许物质享受,但我们却收获了心灵品味的满足和简单热爱的自由。

     苏轼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令人羡慕慨叹,其实,即便处在浮躁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仍能找到这份清淡的欢愉而这欢愉来自于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正是因为有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俞敏洪身家上亿仍能穿着廉价衣衫依然自得;正是因为有了对学术的简单热爱,钱钟书不问政事竟将前来拜访的总理也客气地拒之门外。他们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他们守住了自己的小天地,洗涤了自己的心灵,做到了如尼采所说的比事物本身还要简单地看待事物从而拥有了享有清欢的乐趣。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三毛如是说。用简单的目光看世界,便能发现时光角落的淡淡美好;用简单的心对待生活,便能拥有内心深处的自在宁静。不如即刻启程,返璞归真,在自己的心路上且歌且行。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素与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1

  李嘉诚戴的表,是西铁城表。市价1000港元,他已戴了十几年。他戴的眼镜,也用了十几年了,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

  扎克伯格比李嘉诚还有钱,但在个人生活上十分小气。无论是发布会、外出活动,还是演讲,他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平时上班,开的是1.6万美元的本田。出去旅行,最常去的就餐场所是麦当劳。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分五次用......人活到极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与简。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2

  一千多年前,苏轼被贬黄州,与泗州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几起几落,在尝尽人生五味之后,他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超逸,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返璞归真,让生命回归最舒适的状态。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3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

  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体验结果,正如他所说: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4

  乔布斯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说:"我喜欢极简生活。"

  他把这种极简,也带到了工作中。1997年,他回到苹果公司。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70%的项目,随即又砍掉了90%没有特色的产品,

  只专注于imac、ipod、iphone、ipad。发明iphone4时,他只有一个要求:"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结果,极简的iphone4开创了全球智能手机时代。

  这正应了道家名言--大道至简。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简到极致,便是大美。

  "外在形式越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因为它已经不再依赖形式了,必须依靠智慧。"

  5

  1664年,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在意大利展出后,震惊了整个欧洲。大卫英姿飒爽地站立着,双目炯炯有神凝视前方,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大卫,被称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最牛雕塑。

  记者问:"您是如何雕出大卫的?"

  米开朗基罗答:"我去了趟采石场,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于是,我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大卫》就诞生了。"

  然后,米开朗基罗说了一句名言:"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人生就是如此,要想活得美,就得删繁就简,去掉多余的东西。正如漫画家蔡志忠所说:"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6

  十几年前,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因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而震惊学界。

  所谓自我损耗,就是每做一个选择,就会损耗一点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功能就会下降。你手机里装了5个外卖app,能进行多样化选择本是件好事,但你可能就此陷入无所适从的选择中,不知不觉消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所谓时间管理,不是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而是给自己设置限制,让自己专注于最喜爱最重要的事情。简单,才是效率。

  7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他的演奏极其节制,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但乐音宛如从他心里流淌出来,观众听着听着就不禁泪流满面。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王菲的演出录像,发现她在舞台上基本没什么动作,她打动人的,就是她清澈的歌声。歌手,最本质的是什么?就是歌声。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8

  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年里,几乎没休息一天,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件奏折,处理400多件国事。我们只看到了朱元璋的权力,却没有看到他被权力奴役的痛苦。

  一个朋友说得好: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就被占有得越多。你占有了好身材,但每天不敢多吃一点油腥。你占有了好脸蛋,但护肤品和彩妆摆了半墙。你占有了房子,但做了20年房奴。你拥有了手机,但从此变成了手机奴。

  这个世界,没有无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9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生活越是素简,内心越是绚烂丰盈。素简生活,可以从这20条做起:

  1、找出对你最重要的几件事

  2、简化你的工作任务

  3、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4、释放时间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5、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6、定期整理房间

  7、控制购买欲,不买不需之物

  8、确是必需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9、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少刷微博微信

  10、尽量不关注娱乐新闻

  11、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宣泄方式

  12、删除长期不用的app

  13、享受慢生活

  14、不做无效社交

  15、坚持锻炼身体

  16、少吃垃圾食品

  17、穿着简洁、不花哨

  18、找出时间独处

  19、花时间和自己爱的人相处

  20、学习拒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