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鉴赏题的几种答题模式

(2012-01-09 19:48:40)

                             诗词鉴赏题的几种答题模式

                                三衢中学    胡立华

一、 分析意境类

☆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答题模式:

    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分析:本诗的意象有萋萋草(草盛则此地荒凉)、流水(流水“意象”与愁苦有关)、无人欣赏之花、无人聆听之鸟啼,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什么图画(意境)?荒凉、冷落之景,流露出诗人伤春之情感。

答案:本诗通过萋萋草(草盛则此地荒凉)、流水(流水“意象”与“愁苦”有关)、无人欣赏之花、无人聆听之鸟啼等意象, (描图景)营造了一幅荒凉、冷落之景, (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二、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其他写作技巧四大类。

(1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及托物寓理等。

(2 描写手法主要有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3 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通感(在《绝唱》中,作者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修辞。如:“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运用感触体验写听觉,把美妙动听的声音写得那么具体,那么活灵活现 )等。

(4)其它表达技巧有比兴、衬托(反衬:声寂衬、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正衬)对比、象征、虚实结合、用典、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联想、想象、化用前人诗句等。

答题范式:

    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两处反衬都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析效果)。

三、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平实质朴、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笔调婉约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回答:语言委婉含蓄(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四、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

五、一词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虑主旨)。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结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题: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回答:(1)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阐运用)。运用“衬托”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析效果)。

   (2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明手法),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阐运用) 。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析效果)

 

   (另外两个重要知识点)

古代诗歌表现的内容上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悼亡诗等;

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上看可以有离愁别绪、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热爱自然、惜春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