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原野上放歌——张惠云(十)

(2010-09-17 14:12: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燕赵十三梅系列

 

退休后的生活

1998年,张惠云办理了退休手续。http://a1.att.hudong.com/48/63/01300000222260122978630148873.jpg

http://sjzrb.sjzdaily.com.cn/res/1/20080422/48781208815467810.jpg

近年来,张惠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糖尿病使她变得非常消瘦,胃疼也时时袭来,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她真感到有些疲惫。但她仍念念不忘搞了几十年的艺术,难忘那舞台。河北梆子和其它剧种一样,在戏剧大环境不景气的状态下,也陷入了一种萧条的无奈,况且它还一直面临着如何解决男女同调的自身改革,因此步履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青年演员得不到培养,张惠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艺术青春易逝,张惠云有着太过深刻的体验。在剧院进行的一次业务考核中,张惠云作为评委之一,发现很多青年演员的条件相当好,嗓子好,扮相好,只可惜没能得到很好的雕琢培养,就像当年刘香玉等老师对自己的培养那样。因而,张惠云凭着自己几十年的舞台演出经验,凭着对舞台几十年的深厚感情,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去辅导青年演员,将自己几十年的所得倾授给青年演员。她说,只要对河北梆子有益的、观众喜欢的就唱、就教。戏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戏,它是观众的,是社会的。她宁愿不要任何报酬,只要青年演员想学,她就教。她想,振兴剧种,振兴梆子,得靠青年演员,靠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及所有梆子的从业者共同不懈地努力。她虽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总结这几十年所走过的路,不能使自己的表演体会理论化,但她可以将它传授给有心学习的青年人,不管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她都尽力去教。在她的七八个学生中,既有专业的演员又有业余的票友,甚至还有大学生。她觉得,振兴一个剧种,既要培养演员,又要培养观众。能尽自己所能,做些普及工作,在她也是十分高兴的事。如果自己培养的哪个青年演员得了奖,自己也会有一种荣誉感。 http://a1.att.hudong.com/85/62/01300000222260122978624529673.jpg

http://www.hebopera.com/photo/paladin/2009-1-7/200917956762.jpg

也就是在去年,1999年,她和琴师赵二宝还共同改编了《苏三起解》,组织整理了一百多句唱,给自己的学生排演,在一次青年演员比赛中,学生的演唱得了一等奖。可惜因为唱词太多,腔虽丰富但有较大难度,演起来太累,演出不是很多。是啊,有多少人能跟张惠云比呢?即使现在,张惠云的身体不比以前的情况下,她也还是一流的、最优秀的,甚至与青年演员相比,嗓子也毫不逊色。

除了尽力培养青年演员外,退休后的张惠云还积极参加一些演出活动,只要身体允许,她几乎有约必至。她不止一次参加省会文化广场的彩色周末活动,到电视台演出,录制专题。就是在现在,她还在尝试新的行当角色。在一次河北电视台的“戏曲大观园”中,张惠云竟然演出了《穆桂英挂帅》中的老旦佘太君,而非本工青衣穆桂英,而且扮相雅致,演唱韵味浓郁,显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力。

然而,在临退休前的有一段时期,张惠云的心情并不很舒畅。近年来,剧团的改革一直在探索中,这其中也确实走了一些弯路。其实,任何的改革都应以为人本。张惠云等老一辈艺术家们,虽然舞台演出机会少了,但艺术不会老,在他们的内心仍然贮满了对艺术的热望,希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但有一段时间,他们被搁置了起来,艺术的经验没有被很好地利用,“优秀表演艺术家”的价值被忽略了,张惠云也和别人一样,拿80%80%工资,整三年的时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也有点可惜。张惠云说,人老了,就需要一个心情舒畅,别的都不重要。

后来,张惠云退休了,有好学的青年演员找上门来请她说戏,她就倾囊相授。为青年演员说戏,成为她退休后的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她与舞台联系的重要纽带。之外,就是照顾老伴和家庭,看看孙子,读读报纸。尽管因为老伴的身体不好,儿子、儿媳双双下岗,这含饴弄孙的日子并不悠闲,但张惠云在忙碌中觉出了充实。惟一遗憾的是,不能静下心来,对几十年风雨兼程的艺术之路进行总结,以留给后人更多的也更理性的启示。如果任其流逝,非常可惜。那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但愿有心之人、有志之士有朝一日,能将其全面挖掘出来,奉献给社会及世人。

愿张惠云平安、幸福,愿她挚爱的河北梆子之花更繁盛、更娇艳,愿更多的人来浇灌、来培育。

愿张惠云今生无憾,艺术无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