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选择在愚人节观看了这部从开拍以来就很期待的电影,鉴于原著小说和“畅销君”东野圭吾在推理界的名气,再加上日本电影版和韩国电影版珠玉在前,注定了中国版电影很难有更大的突破,怎么样把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改编成电影让中国的观众接受,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苏有朋导演和他的创作团队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http://wx4/large/6b2d30c5gy1fe8ocd5inxj20bw0godkl.jpg
关于苏有朋导演,王凯、张鲁一和林心如主演的中国电影版《嫌疑人X的献身》,个人最满意的是以下两个地方:
第一,事实上最忠于原著的影视版本。虽然之前日本电影和韩国电影各具特色,也都获得了不少书迷和观众的认可,但是我要说中国电影版是事实上最忠于原著的电影版本。
由于日本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日剧《神探伽利略》的衍生产品,而日剧中增加了女刑警内海薰这个角色,甚至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著中邀请汤川学破案的男刑警草薙的戏份,因此内海薰这个角色自然而然的延续到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给电影增添了不少暖色,电影中石神因为靖子而改变,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爱别人的感情,而汤川学难道不是也在内海薰的“不断打扰”下改变,学会如何与普通人相处吗?电影结尾当内海薰说出“石神是被靖子治愈”时汤川学那意味深长的一瞥说明了一切。
http://wx1/large/6b2d30c5gy1fe8oea7luxj20go08j0t9.jpg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日本电影增加了内海薰这个角色对整个基调的改变,而韩国电影版更是大刀阔斧地删除了汤川学这个角色,把他与草薙刑警的角色合并,让原本正邪双方的高智商对决变成了“金石固”(即原著中的“石神”)的独角戏,结局更是颠覆式的改编。
http://wx4/large/6b2d30c5gy1fe8oft1ugxj20bm0go43g.jpg
而没有主角的感情戏,没有颠覆式改编的中国版电影老老实实地按照原著的人物结构和大概的故事框架讲完了一个故事,虽然显得中规中矩,但是“事实上最忠于原著的影视版本”已经让近年来见过太多“雷人改编”的推理小说迷十分欣慰了。而中国版电影并非完全拘泥于原著(这个东野圭吾要求的,每个影视版本必须不一样,而且不能照搬原著),增加了石泓(即原著中的“石神”)袭击陈婧(即原著中的“靖子”)的追求者、袭击陈婧的女儿、进而袭击唐川(即原著中的“汤川学”)的一波三折的“连环计”,合乎逻辑而且加在剧情中也不显得突兀。就像东野圭吾在给苏有朋的祝贺信中所说的,中国版电影是“创造性”的改编,而非“颠覆性”的改编。
第二,剧情中的悲悯之心。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基调是冷静、悲伤,甚至令人有些绝望的。中国版电影虽然没有像内海薰那种给剧情增添暖色的角色,但是增添了不少具有悲悯之心的细节,例如唐川会施舍路边乞讨的流浪汉、还会对周围人道谢的“有礼貌”的乞丐、唐川与刑警罗淼(即原著中的“草薙”)的互动、陈婧和石泓在超市偶遇时的互相关心,中学时代少年唐川和少年石泓的友情等等。甚至还有陈婧追求者设置的改变,有一些观众也许会奇怪,原著中靖子追求者规矩的工薪族中产阶级“工藤先生”在中国电影版怎么变成了具有黑社会大哥气质,还是个丧偶男人的中年大叔“坤哥”?而本人经过一些细节观察,大胆猜想这个所谓的“坤哥”很可能就是陈婧的女儿的亲生父亲!首先,从坤哥第一次出场与陈婧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已经认识多年,而不是像原著那样是靖子新结识的男友。坤哥很了解陈婧的习惯,很关心陈婧的女儿,而且有意无意提起自己的妻子已经去世两年,因此可以笔者大胆推测电影的隐藏情节:当年陈婧和坤哥结识相爱,并有了私生女,但是因为坤哥是有妇之夫所以无奈分手。这样也对应了电影结尾陈婧说“为了我这样的女人”,毕竟在电影中陈婧实在没什么黑点嘛,不像原著中
靖子在杀人之后还有心情和新男友谈恋爱,石神自首后还打算和新男友结婚,只是因为女儿自杀未遂才产生负罪感。电影也删去女儿自杀这一过于阴暗的情节,只是最后提到陈婧在看守所已经尝试着给女儿和石泓写信,说明女儿没事,再结合“坤叔”的隐藏剧情,可以猜想最后是女儿被亲生父亲抚养了吗?这些小细节的改编和设置让观众在剧情很虐的电影中看到一丝暖意,也体现了制作团队正确的三观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当然中国版电影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最后石泓和陈婧在看守所见面时情感力度不够,部分台词过于书面化等。其中最为遗憾就是主角“唐川”的设置,电影中的唐川副教授,身份从大学物理系老师变成了刑警学院犯罪学专家(国情和审核需要,可以理解),除了智商爆表、推理能力极强、三观正这种主角必须具备的品质外,他待人友善,对各个阶层的人都以礼相待,甚至会给路边的乞丐献爱心;他关心朋友,无论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还是经常有案件麻烦他的刑警朋友(虽然不时索要三明治作为“报酬”);他为人正直,自嘲自己不会拍马屁,就是副教授升不上去了。总之除了有点毒舌、自负和傲娇(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还是萌点),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王凯的演绎也很到位。借用某位影迷的影评,就是“世界上如果真有这样意气风发又傲娇还三观正的教授,拜倒在他西装裤下的人应该可以绕地球几圈了吧。”
http://wx2/large/6b2d30c5gy1fe8oh672abj20rs12wadl.jpg
问题就是,这位如此完美的“唐川副教授”还是小说中那个“科学怪人伽利略”吗?小说中的汤川学,性格古怪,沉迷于自己的研究中,不善与人交往,尤其不喜欢小孩子,口头禅是“万事皆有因”、“这不符合逻辑”,在日剧和电影中,福山雅治完美的阐释了这个角色。可惜的是这个不完美却萌点满满的汤川副教授在中国电影版中却无缘得见了。中国电影版的唐川,太完美,反而显得不真实。小说中的汤川学,和石神都是同一类人,都因为自己远超于普通人的头脑而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此只能沉迷于自己科学研究中,只是汤川没有石神那么孤僻和偏执,所以混得比较开一点。(随便说一句,电影里石泓因为做不出数学题而自杀的设定把我雷得不轻,比小说中石神那种对生活的绝望降了一个层次)。因此,最终揭露石神罪行时,汤川学才会如此的纠结和痛苦。中国电影中唐川是失去了一个老朋友,而汤川学不止是失去了朋友,更是失去了唯一在精神领域可以沟通的知己。
当然,中国电影版的唐川也许本来就在设定上不等同于小说原著的汤川学吧,考虑到观众的感觉,将小说原著如此沉重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必须增添一些暖色,日本电影版的“暖色”是增加了内海薰这个角色,韩国电影版的“暖色”是突出不求回报,不顾一切献身的爱情,而中国电影版的暖色,就是比小说中的汤川学更加阳光,更加能发现世间善意的唐川本身吧。唐川这个角色更像是中国电影版制作团队的代言人,为观众答疑解惑,传递导演想要表达的三观和温情。
总之,用一句话点评中国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总体是满意的,遗憾是也有的,希望是大大的。对这部日本小说本土化影视改编的成功,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优秀国产推理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