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族杀猪菜

(2015-12-27 13:24:04)
标签:

美食

分类: 关东风情

说起满族杀猪菜,在辽东一带还有很多清朝八旗后裔在那里生活,他们依然保持这种淳朴民风,他们对这道美食最有发言权。

1219,利用周末,我回到了故乡宽甸满族自治县,有机会吃到了一次正宗的满族杀猪菜。

看辽东地区的满族历史记载,大清还没有得天下的时候,东北的满族人就开始种白菜,到了八旗鼎盛时期的皇太极和顺治两朝,东北种植的白菜规模就形成了,冬储大白菜也成了满族人冬天生活的需要,同时,腌渍酸菜也在顺治爷的时候兴盛了起来。因为满族人狩猎的生活特点尤其喜欢吃炖菜,因此满族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大锅炖猪肉和血肠,后来就把酸菜放了进去,这是杀猪菜的主菜。

东北杀猪菜起源于满族。而满族杀猪菜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了数百年,历史也很久远。正宗满族农家杀猪菜的制作过要比想象的复杂和讲究得多。

进入冬腊月以后,是一年之中最严寒的季节,有利于猪肉的保存,这时的满族人家无论贫富,都要把饲养的肥猪杀掉一头,按部位分割成块,放在洗刷干净的大缸里,据老辈人说保鲜效果好,可能会赛过今天的冰箱。这样贮存,可以一直吃出正月。

1220一大早,我就约好兄弟姊妹,驱车来到我们的祖籍宽甸满族自治县赫甸城村二叔家,看到从杀年猪到制作杀猪菜的全过程,并有幸品尝到了一顿地地道道的满族农家杀猪菜。

只见二叔在灶台点柴火将大铁锅内的水烧开,男人们进猪圈,从猪圈内把准备宰杀的肥猪放出来,大家七手八脚把大肥猪按倒捆绑好,一过称,500多斤,要知道,这可是养了一年的大猪,不是几个月就出栏的肉食猪。捆绑好的肥猪摆上一个桌子上,屠宰手把猪杀死(略)。这时在亲友邻居的帮助下,有洗肠子的,有腿毛的,不一会功夫,一个漂白的大肥猪就收拾完了,再将肥猪按部位分割成块,然后送到屋里,猪肉下锅开始烀肉了。

另一个细活儿,也就是杀猪菜的关键菜——血肠,那就是将收拾干净后的猪肠子,用之前杀猪留下的猪血灌血,制作血肠,血肠还细分为大肠血肠和小肠血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吃的血肠口味和口感都不好,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没有烀肉的老汤,只有用这老汤勾兑出来的血肠,辅以其他作料,灌出来的血肠才鲜香可口。当然勾兑血肠的老嫩也很关键,老了口感不好,嫩了吃不成个。还有一个问题是煮血肠必须是清水煮,这样有利于掌握火候和老嫩。

  随着大铁锅内猪肉翻滚蒸汽腾腾,各部位的肉块都已煮熟,下步就是猪身上的上等肉,直接切片上桌,护心肉、拆骨肉、猪肝、猪皮拼盘上桌。上述肉菜原汁原味,每人配有一小碟蒜酱。而烀熟的肉切成肉片,用尖辣椒炒,俗称“回锅肉”也是杀猪菜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大菜,一道美味,讲究色香味俱全,看着有食欲,吃起来香喷喷的。

杀猪后连骨头带肉,大铁锅木材半子烀出来的老汤,用这老汤(烩)炖出来的酸菜,加上切好的五花肉,还有切成小段儿的血肠,吃到嘴里回味无穷,让人吃了一口还想接着吃下一口。血肠是现煮现吃,如果隔夜或隔顿都会让味道失色不少,没了鲜味。

世代繁衍生息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人,生性养成了豪爽大方,每年丰盛的杀猪菜大餐绝不是自家独享,都邀请帮助杀猪的村民亲属在一起,在屋内摆上几大桌,大家大碗盛满白酒,畅叙一年的收成,享受收获的成果,浓浓的乡情随之升腾。

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在老亲古邻的亲情友情的包围中,酒酣脸热时,品味这道菜,只觉得酸菜香中带酸,白肉片肥而不腻,血肠嫩滑而爽口,蘸上少许蒜末清酱就更有微辣而提味的感觉,真可谓色香味具全,美不胜收。也许正是如此,杀猪菜才成为宽甸满族自治县农村杀年猪时必不能缺,雅俗共赏的大众菜肴。

二叔这顿杀猪菜,每桌足足作了16个菜,当然都是以猪肉为主,五花肉、回锅肉、拆骨肉、猪血肠、猪肝、猪肚 等一样不少。

接近冬至的天气阴沉干冷,外面陡然间飘起了大雪,我赶紧收拾行装,驾车启程,望着山峦叠嶂,银妆素裹、松涛林吼的故乡,我恋恋不舍,我默默自语,赫甸城,我还会回来的。

  (照片为手机拍摄,这篇文章发表在20151229《辽沈晚报》铁岭版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乡偶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