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蛋壳是个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的情节虽然非常简单,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既包含了很多动物当时的动态,而且也渗透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蜜蜂生活在蜂巢、蚂蚁生活在泥洞里,青蛙生活在池塘里,看似很简单的故事,对幼儿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小班年龄的孩子。作为活动的第一教时,我主要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记住故事出现的动物,并能学习简单的对话。
整个活动我安排了几个流程:
第一个环节:完整讲述,初步了解故事
完整讲述最大的优点在于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帮助孩子体会故事的逻辑性,并且通过故事前的提问使孩子能够带着问题听故事,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初步了解发生在小蛋壳身上的这个故事,并能了解故事中出现的多种动物。
第二个环节:分段讲述,理解故事
分段讲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我根据幼儿的直观性特点辅助教具来进行故事讲述,并能帮助幼儿建立整个的故事情景脉络。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教学难点安排了几个提问:小蛋壳首先遇到了谁?为什么他们都不要小蛋壳做他们的家?小蛋壳为什么会很难过?最后小蛋壳成了谁的家?
第三个环节:完整讲述,巩固故事
这一次的完整讲述和第一次的讲述还是有着不同的意义,通过前面的两个教学环节,小朋友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的情节,这一次主要是帮助幼儿梳理各个动物先后的出现顺序,并愿意模仿学习各种动物的对话
第四个环节: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操作图片的环节原本是希望孩子能够借助图片来简单讲述故事,但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我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小班年龄的孩子还不具备合作的意识能力,在活动中我又缺少必要的支架,没有对图片本身内容和操作活动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解,因此当孩子们拿到图片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操作,很多小班的孩子把图片拿在手里不放手。而且在指导孩子操作时我突然发现少了一个蜗牛和蛋壳的角色,幸亏临机一动让孩子找找,发现少了那个角色,请小朋友下课的时候帮助老师添上这两个角色,不过这套操作材料下课后放在区域活动中还是很适合孩子边操作边练习故事讲述的。
我相信很多孩子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还是能够简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整个教学活动我觉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也都能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整个故事的内容非常适合改变成童话剧进行表演,但是不适合小、中年龄段学习,因为在故事的对话和情节中,蕴含了较多的科学知识,建议以后放在大班进行。
2、教学过程中缺少语言活动的认知目标,过分注重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角色的认知,但是缺少语言学习的重点目标。
3、对于混龄段的孩子来说存在更多的心理和认知差异,需要教师更好的把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习支架的搭建,并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支架,帮助幼儿能够获得有效地提升。
这次活动是在混龄班进行的,我还想在大班再尝试一次,相信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