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前的文艺青年,居然是在天主教堂里培养出来的!

(2019-01-28 11:00:00)
标签:

陕西

延安

鲁迅艺术文学院

文艺青年

天主教堂

在没有成为红色首都之前,延安只是黄土高坡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百年来一直处于贫瘠、封闭的状态。北宋范仲淹在此驻守,曾留下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诗句,极力描写这里艰苦的生存环境。

 

 

 

然而抗战爆发后,这座陕北高原上的山城,却成为了民族抗战的政治文化中心。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穿越重重封锁线,向着延安涌来。

 

 

 

 

随着文艺人才的激增,创办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学校的条件越加成熟。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说白了,这里就是培养文艺青年的地方。

 

 

 

 

 

当时,鲁艺的地址选在了延安城东北角的桥儿沟。

 

 

回首历史云烟,始知真理所向。站在今天的鲁艺旧址前,我感觉自己也有那么一点文艺青年的气质,毕竟我是个旅行摄影师,也算跟艺术沾点边吧。

 

 

 

 

鲁艺最有名的建筑,要数这座天主教堂了。由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化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始兴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竣工。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之下,乍一看,灰白色的建筑并不抢眼。

 

 

 

 

 

可你若细看,教堂十分宏伟,内部空间和建筑艺术上又别具特色。拱券门窗、柱廊、随处可见的圆拱形装饰……教堂的整体造型体现出浓浓的罗马风特征。远看,建筑力度饱满、结构完整,还有一种对称的美学效果。尤其那些彩窗,显得严肃中又带些俏皮。

 

 

 

即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教堂的外墙依旧完整无损。

 

 

 

 

走进建筑内部,对称的感觉更为明显。中厅比侧廊空间高,侧廊为连续拱券,两排科林斯柱将其切割。细看每颗柱子,上面都有不同的植物样式雕刻,室内充满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柱子上都插有红色的旗帜,一排排座椅摆放整理,不管是上课、还是开会,这里的效果一定非常棒。

 

 

 

 

 

 

这里也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现在还能看到当时召开六中全会的痕迹。

 

 

 

 

漫步其间,墙上挂着一幅幅黑白的老照片,讲述着那个时代文艺青年的故事。彩色的玻璃将阳光染上五彩的颜色,洒在洁白的墙壁上,就像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在墙上作了画。

 

 

一重一重的拱门,总让人觉得像是穿越了。

 

 

 

 

鲁艺在延安办学期间,分为了戏剧、美术、音乐、文学四个专业,共培养了学生千余名。解放后,鲁艺的师生大都在全国文艺界从事文艺领导、创作、教育、表演、出版编辑等工作,成为新中国文艺界的领军人物。

 

 

 

 

如今在鲁艺的旧址,你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文艺青年,他们穿着七八十年前的装束,跳舞、弹琴,将艺术的气息散布在鲁艺的每个角落。

 

 

 

 

看着他们,我不禁感慨,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这些艺术家,让我们始终对明天抱有希望。不论人类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灿烂的阳光下,萱草正开的热烈。就像是蓬勃的艺术之花,盛开在祖国的大地之上。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从小就把孩子送去英语班、奥数班,其实我觉得不妨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来,学学舞蹈、学学乐器也不错。艺术还是很有前途的,至少能做个文艺青年嘛哈哈。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

微信公众号:琰棱行摄记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腾讯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