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景泰陵

(2013-07-18 20:54:56)
标签:

景泰陵

夺门之变

明代宗

朱祁钰

明英宗

分类: 明清帝陵

为什么想到了写景泰陵?其实想写景泰陵已经好久。

我的游景泰陵大约一共有三次,不过这个数目也记忆的不确了,不会多,或者少了一两次而已。九六年初中以后,渐对京畿古迹感了兴趣,恰当时正有一档叫做《北京时间》的好节目,常记录许多荒无人烟的稀景。从这片子中,知道玉虚宫、知道慈善寺、然后又知道了景泰陵。玉虚宫实际去的晚,约在前几年的时候造访了一次;慈善寺虽在大修前去过,也或许照了相,可如今哪儿也寻不到那照片,深引为憾;景泰陵旧照尚在,看照片上初中时代的我,与父母、奶奶,在景泰陵碑亭的小红围墙前留影,我也还能从相册中的少年面孔上,依稀窥见那些快乐午后的影子。

再说说景泰陵罢,也或许并不用我赘言。今天,景泰陵恐怕和十三陵的知名度一样高,虽然隐栖于一处闹市旁的山野之中,但造访者却并不少。景泰陵是明景泰皇帝朱祁钰陵寝。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将病入膏肓的皇弟朱祁钰幽禁西宫之中,废为郕王。王不久而薨,帝遂以亲王之礼葬西郊金山之原。成化间,宪宗皇帝为朱祁钰追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改帝王之礼而葬。南明弘光元年,上庙号曰“代宗”。但亲王礼制的园寝建筑,却一直没有追尊帝陵陵号的荣耀。到今天,也还是一座景泰陵而已。

明代无论帝后藩王,陵墓均宏大,一座景泰陵,或者说郕王墓,修造的也确实不小了。从上世纪初黑白旧照上看,荒芜的金山下,景泰陵周垣规整,金瓦红墙,突兀而且高贵,只是显得破落、荒芜。渐渐的到了现代,虽大的拆改不多,建筑却环围入一间大院之内,垂垂老矣,并不再堂皇、艳丽了。今天的景泰陵,最南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碑亭,据说是乾隆三十四年的建设。亭中置一碑,与明清帝陵明楼间的陵号碑无二,碑阴阳似倒置,今碑阴工整的书写了“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几个大字,额篆“大明”。碑阳是乾隆皇帝吟咏景泰陵诗文并注,曰“题明景帝陵”,用印“所宝惟贤”、“乾隆御笔”两方。此碑或立于乾隆年间?或立于成化复帝号之时?我觉尚值推敲。按,此碑若立于乾隆年间,篆额似不会再用“大明”,或者无篆、或者写别的什么,总之似会避嫌;而碑立于成化间,阳刻帝号,阴无字,乾隆时不过刊刻御笔诗注其碑阴上,这情况也极有可能。再观碑头降龙风格及碑座工艺,我倾向之雕造于成化之时概率更大。或者石碑年代早有考据,我不过胡言乱语而已了。

过碑亭,是一间宫门,或说凌恩门,已经油饰修缮,显得新而略俗。过了大门,即是景泰陵的宝城内院。今院中已被捣毁为门球场,令人扼腕叹息不已。向后去,还能看到陵寝大概的模样,红墙环绕了半圈,中央是一座不高不矮的土坡,坡的四处各有一些入口一般的水泥小屋,不知道景泰陵地宫是否已遭侵扰,不过这些小屋已没有一座能够下去,对保护是起了有益的效果。

景泰陵是我爱好陵寝时最早参观的几处地方,于是喜爱的更多些。

明景泰陵
景泰陵前。国保碑是之后立的,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没有它。
明景泰陵
乾隆皇帝题诗并注。
明景泰陵
大明额篆。
明景泰陵
碑亭的另一个角度。
明景泰陵
宫门或曰凌恩门。
明景泰陵
陵冢前的门球场。
明景泰陵
陵寝之西侧围墙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庆王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