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苑附近的嵩年墓
(2012-05-15 09:29:44)
标签:
天通苑嵩年驮龙碑杂谈 |
分类: 清代墓葬精华 |
在我年岁尚小的某一年秋末,一家子从昌平游山而归的路上,我瞥见立水桥北路旁稀树的远方,有一统驮龙碑的剪影。车子一晃的过去了,我也便默记下了这一处地点。之后又曾经过几次,但也都没有在意。大概又是一个秋末的日子,我便打算真的去近前看一看了。
还是忘记了白天去了哪里,但总是走了立水桥的旧路,见到那方正的剪影以前,我便嘱咐父亲注意停车,我想去看看路旁的石碑。等见到了那熟悉的影子,车停下,因我还小,于是同母亲一起在夕阳里,沿一地红黄色的阳光慢慢的踱过去。到了石碑的跟前,只觉得一统碑高大而苍白,因年久的缘故,碑前倾了,但不致倒下来,碑文我还无以辨识,只觉得那道光某年的字样,正清晰的映在脑子里。碑前还有座不知谁家的小土坟,坟头压了几张白纸,远处是因拟建地铁而拆成凌乱破旧的白地与房基,这惨淡的光景,母亲不愿久留,于是我们转回身,疾疾的向车上去。我更未拍一张照片,这至今成为一件憾事。这通驮龙碑,便是东陵承办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嵩年父母诰封碑,在今天,它已安然地躺在昌平石刻园中很久了。
再想起这一处旧墓,该是上大学的时候。我课业并不重,于是整日或骑车或乘车去京郊乡野里赏古。那日我一早骑上车,沿四环路、八达岭高速、五环路一线,一路骑到天通苑西,想看一看已成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嵩年墓碑。这通驮龙碑在我早见的那块之南,而且距离不近,现在想来,同大兴的钟音家族墓排列形式相似。在天通苑的时候,我没有目标,只有各处的走走看看,见到一处拆迁或废弃的荒地,便骑过去四下的寻找。直到午后的时候,正走到天通西苑西墙,见墙外的一片地方,已成荒丘,于是又绕回小区南侧,继而向西、向北,终走到了这一处由建筑垃圾、蔓草野树、废品脏水夹杂造成的地方。
房子还未拆尽的南边,尚有几户外地人家,越向北,越是一片颓败。走到那村最北的时候,已是无数的空房了。我绕过一排寂静的屋子,见到后院一处未锁的门,出了那门,才到了荒地的中心旁边。这荒地也可能还常有人走,面前便是隐隐的一条路,虽则向北是渣土的小山,但我仍未放弃希望。我到那土路上,尽量北望,在视线将尽的几株柳树下,终于望见了我苦寻不见的那一通石碑。我推着车,忙忙的走过去,以为这目标已经切近,但绕过那渣土的丘,竟有一宽窄不一的脏水河横亘于前,河沟迤北,嵩年诰封碑已历历在目。只好找一处最窄最浅的地方,扔到脏水中几块砖、几片瓦、几张木板,涉水的桥渐成,我于是将车锁在南岸,试着砖石是否松动,缓慢而迅速地趟过了那河沟。正见到石碑在眼前的时候,却一下子觉得很累了。
这统石碑的水盘仍在,雕刻精美,水盘四角同其余的石碑不同,是一条出水的游龙。赑屃单尾、有喉结,头部已经失去。碑身左右上下雕刻了许多纹饰,左右两侧非素面,各有游龙。碑边十二条四爪游龙、双螭首,额篆诰封二字。碑阳无满文,通篇汉字,是嵩年诰封碑文。我拍摄这石碑,用柳树做布景,效果尚佳。那日玩赏了好久,归家以后仍觉得意犹未尽。后来又同松爷、白叔、侯磊各去过一次,那一片渣土的荒地已经没有了,嵩年诰封碑也被圈在一处自由市场南边,轻易的可以过去,但那第一次独游的至今仍感到兴致盎然的经历,却恐怕再找不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