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的贝勒载滢墓

标签:
文保单位西峰寺戒台寺载滢地宫门头沟区博物馆杂谈 |
分类: 清代墓葬精华 |
京西门头沟区,峰灵毓秀,自古为风水上宝之地。追溯近代,尚有国务总理、商界大亨等厚葬于斯,这其中的古墓主人,当然包括晚清时代皇亲贵胄。其中恭亲王府一家,便将苛罗坨西侧的西峰寺地界,作为府中一处园寝之所在。有说西峰寺为戒台寺下院,而戒台寺住持又与恭亲王奕来往,故而将其下院西峰寺赠与恭王府为百年吉壤。然而恭亲王奕薨逝时,光绪皇帝特赐祭葬于昌平麻峪,所以这处西峰寺的园寝地界,便成为恭亲王奕第二子,贝勒载滢墓地,如今陵寝地面建筑已难觅,然而一座晚清皇室级别地宫,却完好保存如初。
我第一次知道载滢地宫时,西峰寺还属于门头沟博物馆产业。我第一次从苛罗坨村去西峰寺,其实并不知道这里有一处地宫,而且也对墓葬并非怀有较大兴趣,当时从《北京名胜古迹词典》上看到,西峰寺在戒台寺山下,为古寺院,又是门头沟区博物馆所在,便欣然前往。大概还是九十年代末,我们从苛罗坨村口,泥泞崎岖地行驶了不近的距离,到尽头也没有寺院的影子,询问当地村民,获知门头沟博物馆已经搬走,寺院已被拆毁。我尤记得那还是我第一次听到古迹被毁的消息,那种痛心之感是切肤的,这次寻访不成,只好悻悻而归。后来听父母的朋友讲,一次去戒台寺下某培训中心,记得有个“王爷庙”,还有个带水的地宫。我当时甚觉惊异,后来不知读了什么,便知道这里是贝勒载滢之地宫。但也未曾有过第二次访问行动。
待到大学以后,暑假期间邀约好友朱宏伟君,一同去西山参观古迹,这次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去西峰寺。因我从地大老师口中了解到,西峰寺之培训中心,正是国土资源部所属,与地大有一定连带关系。我和朱君也没有介绍信一类,揣着学生证和文保协会证,便沿山道边走边聊而至其地门口。看门人看到我们来,先是毫无表示,我们叫他,他才应。我将文保协会证出示,其表示根本不予理睬,说什么单位来也不让进。我们无法,只好掏出地大学生证,这证到十分管用,他拿了看,有要让我们进入的意思,于是我们也随声附和,终于得以允许进入参观。其实西峰寺整体建筑全部都在,大雄宝殿、山门等无一缺失,这样看来,载滢墓地建设,是没有对西峰寺进行破坏的。我们当时也不知地宫方位,进到西峰寺院内东找西看,最终发现地宫入口在宝殿以后,西北角位置。门上悬匾曰“清地宫”。地宫门口墙壁上有载滢地宫的文保标志,旁边树立了解说牌。我们兴冲冲地进入地宫,但发现其内电灯不亮,这漆黑一片怎么也无法参观,于是又跑到门口锅炉房处借了手电。跑回之后,打开手电,又发现墓道处全是渗水,水已及踝。我来之前是知道载滢地宫常年有水,但没想到淹没至此,于是再次跑回门口,借来雨鞋。我开始想,因地宫中有电灯电线,若水中带电,后果不堪,及至用手电看清水中有鱼,才放心进入。地宫中的鱼是放养的,有各色金鱼。在如此幽闭环境中看到生灵活物,也感到一丝温暖。第一次看到载滢地宫,地宫汉白玉发券,金券与墓道呈平行布置,石门上椒图二,有门簪无门楼,地宫中地面有一溜高出地平,恐为后来建设,盗洞在尽头顶部。在地宫门前的刺骨冰水中拍摄几张,这一次探查也结束了。
之后又探查过两次,最后一次是同小牛、松爷和侯磊,我在墓道口打灯,他们三位有的穿了雨鞋,有的干脆挽上裤腿,在冰水中站立拍摄,后来他们还走到金井处,拍摄了金井照片。传说载滢地宫中为悬棺,通过这次探查,也未发现悬棺迹象。所以可约略断定,悬棺者,同金头、四门出殡、石羊吃粮食等均为传说,且是许多园寝墓地都有的现象。本文配图均为三位勇士所摄,在此谨示谢忱。
地宫正门景象。门簪均素面,显得级别略低。
地宫中的积水,水清澈凛冽,可见左下角有游鱼。高出地平的甬路恐为新筑,因其阻挡了石门关闭。
棺床上的金井,圆形金井较为普遍。
地宫顶部之盗洞。因有金属器遗迹,曾讹传为悬棺痕迹,应不属实,细看似为水管。
地宫大门之守护者--椒图。十分美观漂亮。
载滢地宫入口处,感觉挺世外桃源的。
还是地宫正门处,全景。
地宫后墙情况。
从地宫内看地宫正门处,铁梁等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