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进门以后要给客人预备好座位,请他坐在客人的位子,客人的位子是什么呢?一般家庭里面,有主位,有客位,客位依餐式的不同而有别,西餐是主人坐在上位,中餐是客人坐在上位、主人坐在下位。一般不是宴会,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主人也应该让客人坐在上位。上位位子怎么定呢?比如说拿这房子来看,进门的时候,位子愈接近外边这个门的,位子比较低,愈接近里边的位置比较上。主人请客坐在上位,不是只有长辈、平辈如此,就是晚辈也应如此,你是他机关里的长官,或是尊长,他是你的部下或晚辈,他在机关里面要听你的指挥,可是他到你家里来,他是你的客人,那么就要让他坐在上位,这个我们老师在讲书的时候,讲过多少次的。
前清时做府台大人的,县官到巡府办公室去见他的时候,当然行跪拜礼,但到巡府家里,私底下去见他的话,巡府还要出门迎接,到他家里面的时候,他还叫你坐上位,出来的时候,还要把你送到门外,因为你是他的客人。一定要为客安坐,在〈曲礼〉里面讲了很多。
此处第四条跟第三条有连带关系的,第三条说:「每门必让客先行」。在〈曲礼〉说:你引导客人,从大门往里边走,一道一道的门走,那么就拿三道门来讲,走了第一道门当然要让,第二道门又要让,让到第三道门叫「寝门」,正寝之门,就是说过了这门,那就登堂入室。所以这个「寝」不是睡眠的地方,而是在堂屋的后面,前面有前庭,前庭之后有堂屋,堂屋之后才有寝室。寝有门,就是第三道门,到了寝门的时候,主人请客人稍微在门外停留一下,自己到里面去把座位安好,然后再出来请客人。
不过这句话古时候注解就有好几种说法,有一种讲法是说,主人到寝门之前,主人先去安座,安座好了,然后出来请客人进去,这个手续比较麻烦。清儒考据了以后认为,这一句应该一直念下来:「主人请入为席。」主人请客人等一下,自己到寝室里面,为他安席,「然后出殷客」,「出殷客」不是表示有实在的行动,而是说话的语气。这一句话并不是说请客人等了以后,自己实实在在的进去,真正把位子铺好了,自己再出来,不是指行动,而是指言语,因为客人来事先是知道,座位事先都安置好了,所以到了寝门不要请等,预备位子表示慎重的意思,表示对客人的礼貌,再进去检查一下,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这时懂得礼的客人就会说:「不必,不必了」。下面讲:「客固辞」,一再地说「不必了,不必了,这进去就行了」。所以「曲礼」中间曲曲折折的,无非是表示这个礼。讲到人情,当中分析起来,虽不是这么简单的,但也不是那么的麻烦。第四条讲客人入了门,现在一般建筑不见得有三重门,甚至只有一门,一进门就到客厅了,进到里面,你就为客人安排好很尊、很高的位子,坐得很舒适,这一条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假如「室内有他客」,主人的家里已经先有别的客人在了,现在又有客人进来,假如这些客人都认识,当然不用再介绍了,若客人之间彼此不认识,做主人的就应该给客人介绍,你不介绍的话,彼此不认识,话不好谈,按照中国的道理来讲,彼此都是客人,都是要好的朋友,应该互相认识,再说认识后谈话也比较融洽,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则,要给其它客人介绍。
介绍也是有礼貌的,「先介幼于长」幼与长是就年龄来讲的,就是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先介卑于尊」表示地位的尊卑,大家族中有辈份排行,有的辈份高反而年龄低,这种情形是把卑的介绍给尊的人。「介近于远」对一般的客人来说,有住在近处的,也有远路来的客人,我们就把近处的客人介绍给远路的客人,这就好分别了。还有同伦,就是彼此的年龄、地位、身份、辈份尊卑等都相等时,也就是平辈的人,怎么介绍呢?就依来访的先后来介绍,也就是「介前于后」,把先到的客人介绍给后到的客人,这是介绍的次序。
从前讲礼节的人,自然知道这样介绍,可是现在知道这个规矩的人不多,所以研究了「常礼」之后,就一定要照这样去做,没有照做就等于没有用,这不但是背诵的问题,而且要真正做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