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访人》(巳)译文(四)

标签:
教育 |
分类: 传统经典 |
十、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作客时主人叫请我们进去,大门不管原来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都要保持原来的样子。譬如说门原本是关着的,我们进去前固然必须先扣门,就是门开着的,我们也不能直接进去,也要扣门。假如门原来是关着的,主人是为我开了,那么我进门之时,就要顺手把门照原来的样子关起来;如果门原来是开着的,就不必把它关起来,还是让它开着。
假如跟我同来的不止一个人,还有两个客人鱼贯而入,第一个、第二个进去了,轮到我是最后一个,也要按照门开亦开,门阖亦阖的原则。原来的第一、第二个进去的,不能关门,他一关的时候,后面的人就进不去了!虽说不要关门,但必须要有一个表示,在第一、第二个进去的时候,都要做「阖而勿遂」的表示。阖,就是把门稍微动一动,做一个关门的姿势,然后才走进门,到了最后一个人,他就知道这个门是要关的,因为走在前面的人,已经做了一个关门的表示,我们在最后的人,要顺手把门关起来,所以「阖而勿遂」就是指在前头的那几个客人,要作一个关门的姿势,不要把门全部关起来。
这点说起来简单,可是不提醒,还是有很多人没注意到,往往小地方不注意,就让客人觉得不大方便,尤其是不同的季节,有的主人习惯把门窗打开,有的主人则习惯把门窗关起来,各人不一样。而照理上来说,应该是客从主意!作客人的一进门,就把主人的家,当作是自己的家里一样,照我的意思办,那就失了客人的礼貌。主人要凉快,而我们把门关起来,让主人不舒服,这就不行。
如果是主人无论在什么天气,就是习惯把门窗关起来,或者是他的习惯,或者是他身体上需要,尤其现在脑中风很多,他的身体亏虚,要是能细细的注意调养,不致于一下就发作了,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风吹,一般门窗大开反而关系不大,反倒是门留了一点点空隙,这小小的风是最糟糕的。还有窗户也是一样,主人原本将窗户全部关起来,而我们一进去,不好意思全部打开,于是只开了一点点缝隙,结果这一点点缝隙比全部打开的力量还大,风从缝隙灌进来,跟水流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看长江三峡的水为什么那样厉害呢?它就是两岸合在那里挡住,当水经过那里遇了阻碍,发挥出的冲力也最大。
一般风吹进室内,当窗户开的越大,它的冲击力就越缓,当缝隙很小的时候,全部的风力集中在那里,一次冲进来,这个力量最厉害,年轻人被那种风一吹也容易感冒,何况是老年人,他原来身体亏虚,或者有高血压的话,一下就中风,这是最厉害,所以我们作客,拜访人家,到主人家里去,这些事情都要考虑到,也许人家身体不好,懂得这个道理,他把门窗关起来,我们去不但把门打开了,也把窗户打开了一点,小而言之,人家说我们不懂礼;严重来说,可能会让人家发生不幸,究竟这责任谁负呢?这道德责任我们负担不了!所以古人讲礼,固然是礼貌是仪表,还是要讲这些层面。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到人家里去访问,跟主人谈话,把事情谈完了,当然就走,还有要注意主人在欠伸,欠,就是在打呵欠,伸,是发出「哎」这个声音。人打呵欠就表示气力不够,昏昏欲睡了,有打嗑睡的情形,表示他的精神不够了,他才打呵欠!一般人要想睡才打呵欠,坐在那里很疲倦了,身体很难支持了,这是自然反应,身体自己来调剂,此时作客人的,当看见主人有这种表现时,就知道要告辞了。
有时候当主人一直望望钟,或看看手上戴的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主人心里另外有事,或跟别人有预定,在什么时候需要见面,谈另外一个事情,总而言之,必然是主人有一些时间受到限制,时间到了他才看钟,看表。古时候没有钟表,这《礼记》里有这么一句话,「视日朝莫」。古代房子有空隙,或者有墙缝、有院落,古人看太阳光的影子计时,依着早上、中午、下午太阳光影照的角落,知道什么时候吃三餐。一定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跟看钟表差不多。
「朝」,指的是早晨,「莫」是暮,就是黄昏,这是古字,看那个太阳是朝是莫,你作客人的,看见主人眼光落在那里,就等于是看钟表一样,就要注意时间了。还有主人是年纪比较长的老人,他手里拄着拐杖,当他不时提一提拐杖的时候,也表示现在时间差不多了。还有,古人还一个礼,比如说客人一进门,主人最起码的礼貌是倒一杯茶,这杯茶除了知己的朋友,一边喝茶,一边谈天之外,一般普通的、新见面的朋友,或是纯粹办事情,没有什么深交,当主人倒杯茶的时候,并不是马上喝,而是先放在那里,等事情谈到差不多了,主人讲请用茶,这时就等于事情完了,可以走了,一听到请用茶,客人当然可以预备喝茶,然就称谢,向主人道谢辞行。
不能说茶喝下去了,希望主人再跟我倒一杯。我再谈一个时候,主人会认为这个客人不识相。现在当然很多人不懂这个礼,但是还有懂的人,假如主人懂得这个礼,而我们不能遵守,那就失礼了;当然熟人是例外的,不必这样。这个一本小册子里边,包容得很广,我们照着做的时候,无论到那里,让人家彼此都方便,多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