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礼举要·出门》(辰)译文(一)

(2013-05-11 14:59:13)
标签:

教育

分类: 传统经典

我们无论在社会上作事,或不在社会上作事,都要出门。一出门有应该注意的事情,当中包括礼节,交通安全等种种需要注意的。一共有十五条。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顺整洁。

这里讲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衣冠是一个名词,古时候为什么讲衣冠?因为当时的人出门,必然要戴帽子,就是不出门,有客人到我们家里来,我们见到客人,就要把帽子戴起来。古时候懂礼的人都是这样,不管是读书人家里,或者一般不读书人家里皆是如此。在家里我们穿的衣服很随便,但有预备一套出门用的衣服挂在家里,平常没有出门的时候,这个衣服放在那里也是有作用的,一旦有客人来时,要赶快把衣服穿起来招待客人,客人来访当然穿恭敬的衣服,他对主人恭敬,主人也穿相对的衣服,穿戴整齐,也尊敬客人,这就是衣冠。

现在讲衣冠,当然不必讲求华美,个人经济情况不一样,经济允许的可以买质料很好,衣服可以讲究,经济情况不太好,就不一定穿很好的质料。质料好不好没有关系,但是要穿得很整齐、清洁,衣服常换洗,不要脏了还穿出来。一件衣服其实可以穿很久,最重要的是整齐一定要注意。古时候物质艰难,不像现在科学发达,经济比较富裕,一件衣服总是穿得年岁比较久一点,尤其质料好,比如皮衣服、丝织品,那些是真正的丝织品,不是人造丝,一件丝织品穿得很久的。但是普通人家,皮衣服、丝织品的衣服,是不容易的,那么布料子衣服也行。布料衣服你要穿出去,人家也不会笑话的,懂得道理的人,也不会批评,就是衣服穿旧了把它补起来,洗干净还是可以穿!弘一大师他的一件海青大袍子补了一百几十个补在上面,可见他老人家爱惜物力之彻底!我们当然不必那样子,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就可以了,你出门这样子就不会失礼。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出门遇见长者,或是年龄比我们长,或是辈份比我们高,或是有道德学问的尊长,必然要趋进!趋是走得很快,比如长者在前面,距离我们还有几十公尺那么远,我们就要快点走到长者跟前去,向长者致敬,在〈曲礼〉里面这么讲的,「遭先生于道」,在道路上碰到先生,这个先生包括老师,或是叔叔、伯伯,父亲要好的朋友,父执这一辈的,都叫作先生。在路上遇见这样的先生,就要「趋而进」,很快得走上前去,「正立拱手」,走到适当的距离,对着先生恭恭正正站在那里拱手,「拱手」就是抱拳。「先生与之言,则对」,长者见着我向他致敬的时候,如果他有话要问,要跟我们说话,就让长者把话说完了,我们再有条不紊来答复长者;如果长者「不与之言」,只是给我们表示一个礼,他也不问语,那么「则趋而退」,我们致敬致完了就退下来。

在现在来讲,也有例外的,在马路上我走这边,先生长者走那边,马路车辆很多没办法跑过去,那就不必趋前。当然如果没有车辆,或是红绿灯正好开了绿灯,有这个方便的话,可以穿过去,交通安全还是重要的,你硬是要跑去向长者致敬,中间有很多车子往来,彼此都不方便。但情形许可的话,则必须要这样作。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在〈曲礼〉里边是这么讲的,「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城是指城墙,登上城墙时不要往下指这个,指那个,同时也不能够呼唤,不能喊什么人,什么人。这里讲登高,是指在城里边讲的,不是指高山。现在市区里面没有城墙,但是有高的建筑,意思是一样的。读书不能「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就不能变通了。比如说在建筑物二楼的阳台上,往下高呼,街上人那么多,不知道你在上面发生什么事,下面的人一听到呼喊,都要跑上来了,所以登高不能呼。还有在任何一个高处一指,下面那些人不知道你究竟指的什么,车辆来往得那么多,你这么一指,大家都停下来,这时交通就阻塞了。

还有这个「不招呼」,我们认为,下面那么多人,其中有个是我的朋友,我向他招呼一下,下面那么多人,谁都发生怀疑了,究竟是招呼谁啊?给你这一招呼,大家就乱了,恐惑了,你在上面这么一招呼一指,就把人家的秩序扰乱了,这是不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