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孝顺父母,在家庭里面应该注意那些细节:在学校,应该注意的除了遵守礼节以外,还有学习的态度,以及自修的方法,这个都是很切合实用的。那么,今天就是讲处世,就是我们怎么样在社会上和人家来往,这个要靠大学问。除了理论的知识外,还要靠经验、阅历。我们这里是这么讲,但是要里面的内容啊,还是要靠大家随时注意。就是说,我们跟各种人物接触的时候,你要随时留意他的反应。人在社会上,士农工商各种类型都不同,职业不同,心理也不同,心理上不同,你跟他交往的方法也就不一样,说话也不是一样的,拿一种话跟任何人讲是讲不通。
在学校里说得是读书人的话,你到乡下跟种田的农夫讲文诌诌的话,他就是格格不相入。你在商场里讲的话带到学界谈,这也是不行的,所以这个要多注意。这个是包括整个求学的问题。求学啊很难啊,譬如说我们老师,他老人家非常慈悲,希望我们都有成就。最低限度,我们拿古人注解的本子,我们自己能够看懂,能够有所辨别。这个辨别,是怎么个辨别法呢?就拿《论语》集解来说,历代批注这么多,如果不是老师指出要点出来,那么我们很难选择。《论语》如此,其它的各经也是如此,都是这个样子。《礼记》、《春秋》、《书经》、《易经》、《诗经》,你翻开深入研究的话,笔墨官司打得凶得很呢。
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处世第一条我们一看就明了了,不要说人家的短处,反过来说,不要说自己的长处。虽是这么简单,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论语》〈卫灵公〉那一篇里面,孔子曾讲:「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孔子自己讲,我对于人,对于一般人,我毁谤了谁了、誉是夸奖人家,我又夸奖了谁呢?毁,圣人是不会毁谤人的;但是夸奖人,圣人有时候有的,假如有所赞誉的,对某人有所赞誉,「如有所誉者,其所有试实。」我所夸奖的人,一定是名符其实,实实在在的,不是虚伪恭维他。虚伪恭维他,圣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所以孔夫子不但不毁谤人,而且也不轻易地夸奖人。自己说自己的长处,那孔子更不必说了。孔子明明是圣人,他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圣人。孔子曾与子路、颜渊这几位坐在一起谈天的时候,孔子叫他们「盍各言尔志?」你们说自己的志向。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所谓伐善,就是不要自夸自己,也就是说,不要说自己的长处。所以我们看这句话这么简单,为什么颜老夫子讲这个?其它人却很少讲到这一点,子路都不知道讲这句话。
我们想想看,可见得真正不说自己的长处,是相当有修养的功夫,为什么呢?普通人自己有了某种特殊的学问,特殊的技能,或自己在品德方面,比较高人一等,不知不觉当中,自己显露出来,有点自己夸奖自己的情况,一般人都有这种情况。所以在孔门当中,颜子在说他志向的时候,特别说出毋伐善,不要夸奖自己的好处。没有高度的修养,不说自己的长处难,不说人家的短处也难。我们在跟人谈话当中,也是不知不觉说着说着,就把人家的短处说出来。这个我们各位之间,平时没有留意这方面,就不知不觉。你念了这两句书,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天跟人家谈话当中,自己检点检点,是否有这种情形?或者自己警觉之后,还没说出口,就先提醒自己。不要在不警觉时,让不该说的话冲出口。
说人家的短处,说自己的长处有什么不好?说人家短处,是妨碍人家,说自己的长处,是损了自己的德性。所以学佛叫人不要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他人,这个是不许可的,一个学佛的人自赞毁他就完了。他的功夫怎么样?不但是没有功夫,而且还造口业,这个有因果关系。我们说人家一句坏话,人家不会不知道的。我们两个人在房间谈话,谈某某人的不好,人家不在这里,怎么知道呢?不要这样想法。只要一句话出口,总之对方是了解的。所以《大学》里面曾子讲:「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无论是在心里,或是口里的话,要时时有这样的警觉。就如同有十个人眼睛在看我们,在监视我们,我们不能一点不注意。
如果给别人知道我们说人家的坏话,对方不管有没有修养,总是不太高兴,有修养的人放在心里面,没修养的人,他就要对你报复了,你说他一句坏话,他就要说你十句坏话。这样我们社会上遭遇的麻烦可多了,我们想做一点好事,人家也把我们破坏掉了。这个一定要注意,特别要防范这个事情。
说自己的长处,是损了自己的德性。会伤害哪些德行呢?其中深意如何呢?详解如下: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就是这四句。『我』是法藏自称。『若』是很谦虚的话,为什么?他已经证得了,这不是假设的话,他已经证得。已经证得还说「若」,这是谦虚,一丝毫的傲慢自满都没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别人交谈要学着会说话,要学谦虚,要学恭敬。言语,在孔老夫子是列在第二门功课。孔老夫子教学是四门功课,第一门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夫子把言语看得多么重要,你要学会说话。过去教学,实在讲,学说话是从小学开始,念了《诗经》就会说话。小朋友这一开始读书认字的时候,念《千家诗》、念《唐诗三百首》;以这个为基础之后,再念《诗经》。教给你说话要含蓄,说话要谦敬,谦虚恭敬,你将来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就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如果不会说话,你虽然有能力、有经验,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说话带着傲慢自大,到真正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助你,在言语当中无形,自己都不知道,得罪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平时你不能够觉察,到能够觉察到之后,就后悔来不及了。所以说话跟平常写这些文字,文字是言语符号,都要认真的学习,这是人与人沟通的管道。这个管道要疏畅,你才能够得到外面的助缘,
3、说人家短处,是妨碍人家。这是伤害他人的事,我们不能做。
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跟普贤行愿相应。不见不是没有看见,没有看见,你的眼睛有问题;见了之后,不要去计较它,处处想到别人好的一面,不要去计较别人错误的一面。错误是正常现象;他要不错误,他就成佛了,他就不是凡夫了;他是凡夫一定会犯过失,这是正常现象。既然是正常现象,何必挂在心上,何必计较?所以不见是不计较,决定不放在心上。
六祖惠能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那个范围大,「世间」不是指人,一切人事物里头都没有过。自己没有过失,决定看不出别人有过失。
世法、佛法都从谦虚里头得益。《易经》谦卦里面所讲的「满招损,谦受益」,世法、佛法都一样。只有真诚恭敬谦虚的人,他能够得到。骄傲就是满足了,佛菩萨给他东西装不进去,他是满的。像个杯子,你要问人要水喝,你这个杯子是满的,装满东西水倒不进去。空虚的,那人家的东西就送给你了。人决定不能自满,必须要知道任何人都有长处,有我们做不到的,你能从这方面想,你恭敬心就生起来了。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德能,你看人家的长处,每个人都值得我尊敬;你要看人家的短处,自己贡高我慢心就生起来了。
你说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可恶,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他?要是他真的可恶,不应该有一个人喜欢他,为什么喜欢他的人还不少?所以自己从这个地方,要回头好好的去想一想。善恶的标准不在外面,是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之处。
我们想一想,惠能大师在五祖黄梅道场八个月,五祖黄梅有没有过失?如果惠能在那个道场也常常听别人讲五祖的不是,常常看到五祖的作为也未必以为然,那他就不能觉悟了,五祖不会把衣钵给他。传法的弟子必定是对老师有十分诚敬之心,老师才把衣钵传给他,这必然的道理!为什么?有一分疑惑,你诚敬有亏,诚敬有亏你的道业不全,祖师把衣钵传给你,传错了人。传错人他要背因果责任。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很冷静细心去想一想,不难明了,我们从这些地方去学习。
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来教我的,善人为我示现善行,做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恶人为我示现恶行,示现恶的果报,提醒我,警觉我。我见到之后要反省,「我有没有这个恶行?我将来会不会受这个恶报?」警惕自己,认真反省,断恶修善,那个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反面教,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我们对他都要恭敬供养。
真正修道人,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真正修道人,这一生当中只顺从别人,恒顺众生。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什么境界,学着顺从、随顺。佛家常讲随缘,缘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学着随顺。要学什么?我随顺一切众生,我随顺一切境缘,可不能叫境缘随顺我,那就坏了。你们想想境缘随顺我,坏在哪里?增长我执,增长我见。我执跟我见是烦恼里头的根本,根本的根本,这一关不能突破,你永远搞六道轮回。不论你怎么修法,不论你做多大的好事善事,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是六道里面的有漏福报。
所以世间再凶恶的人,善学之人、会学的人,都是善知识。再凶恶的人就是《华严经》上甘露火王所示现的,那个火王是凶恶到极处,他前面加甘露。谁能在火王里头尝到甘露?会学的。会学的人,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那就是会学的。
看不到世间过失,世间那些五逆十恶,搞三途地狱的,全是在表演的,不是真的。为什么说不是真的?我看到,我觉悟了。身治则天下治。
《坛经》上六祖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我们凡夫真的,最大的毛病,最普遍的毛病,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说人的过失,这个罪过很大很大,果报在拔舌地狱。
为什么?说别人过,别人听了他会传,传的时候他不是忠实的传,他会加油加醋,所以愈传愈讹。你说这人是小过失,别人传出去就是大过失,你要负责任,你要背因果。常常批评人一些闲事,自己没有肚量,不能包容,没有慈悲心。儒家教人,这是最原始的,中国老祖宗教人,尧舜禹汤那时候教我们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别人批评我们吗?我们不希望别人批评我们,我们就不能批评别人,尤其我们不希望别人在我背后批评我,我就不能在背后批评别人。世出世间圣贤都把这个做为第一堂课,有没有想到?
所以对人,要常常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别人不见得跟你一样。你能做的事情,别人未必能做得到,要常常为别人着想,这叫大慈大悲。只想自己不想别人,没有慈悲心。我工作能力很强,我也希望他跟我一样,他做不到,那你就是给人为难。给人为难,你就给人痛苦,你的慈悲心失掉了。
许许多多人替我消灾。替我消灾不是说你们念经给我回向,灾就消掉了,不是,那个我也很感谢你,你有这一番好心,消不掉。真正消灾是什么?是受到这些挫折、麻烦,我能够接受,心平气和,这才真的消灾。不但没有报复,没有怨言,我欢喜赞叹,所以我写的是「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灾才能消掉!你要不感恩,灾消不掉。受人家的侮辱、毁谤,有一点点怨恨心,灾消不掉。我在这一方面真的是很清净了,不留痕迹了,「留难」,不留难!灾消,福慧就增长,因为它是障碍福慧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