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烧骨记》是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爱派创始人爱莲君的代表作。曾轰动当时。
《烧骨记》又名《卖子孙贤》讲的是宋代金邦兴兵犯境,壮士朱槐从军报国,三年后杳无音讯。家中老母妻儿生活陷入绝境,妻子张氏投靠娘家,又被嫂子玄氏逐出家门,一家无奈去潞州寻找朱槐。途中朱母病死,张氏为埋葬婆母长街卖子,后背负婆母骨灰寻夫,中途与丈夫相遇全家才得团聚。
这是一出家灾国难的悲情戏,剧中演绎了忠孝的故事,颂扬了忠贞报国优良品德和贤善的孝道精神,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唱腔独具爱派艺术特色。但此剧年久失传﹐此次白派剧团为了保留和继承评剧遗产,对这一剧目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保留了原剧的艺术精华,强化了本剧颂扬的主题,在欣赏爱派同时给人以深刻教益。剧团组织了强大阵容由国家一级编剧赵德明任剧本改编及导演,艺术顾问是爱派亲传弟子评剧名家莲小君,指导老师是爱派再传弟子金倩。唱腔设计赵玉兴,舞美设计孟中华。由爱派传人冯荣玲担任主演,饰演张氏,优秀小生孙庆军饰演朱槐,刘佩芝饰演朱母,经过精心排练,终于使这出观众久违了的老戏以全新的风貌重登评剧舞台。
冯荣玲扮相俊美大方,她准确地把握张氏善良贤惠的性格特点,很好的领悟了爱派清新俏丽的演唱风格,掌握了爱派唱腔高弦低唱、行腔婉转细腻的艺术特点。演唱从容自然,以声带情,声情并茂,高腔酣畅入云,低唱迂回婉转,收放自如,扣人心弦。她的表演用心动情,贴近人物。特别是在唱腔中那些拐弯抹角的小地方,她更是用心探索,处理巧妙,唱得很有韵味。在”卖子“一段,她唱的“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如果说,这是娘对儿诉说养儿的不易,听着她的演唱我觉得这是爱儿疼儿的倾诉,更是即将离儿的依依不舍。台上,她怀抱孩儿唱得泪流满面,台下观众听得热泪直淌。此时间,我觉得我所熟悉的冯荣玲和舞台上遭遇乱世艰难不幸又无奈的张氏合成了一个人。她学会运用爱派艺术技巧,成功的演绎了人物。在剧中塑造了一个善良坚忍,知事明理,贤惠孝道的古代妇女形象。
冯荣玲师承爱派亲传弟子评剧名家莲小君,又得到爱派再传弟子金倩老师的悉心指导,,她得到了爱派的真传。自己刻苦勤奋,努力钻研,苦练真功,她继承了爱派的精髓。这非常难得。爱派唱腔看似简单,实际很难。不细心领悟,不苦心磨练是学不到真功夫的。她现在越唱越好,越演越到位。
优秀小生孙庆军唱作俱佳,他的唱腔高亢隽丽,舒展抒情,他饰演的朱槐,从忠心报国的青年壮士到功勋累累的军师将领;从离家投军至征战南北到功成归家,表演得层次分明,真实感人。
陆海涛扮演重义厚道的张茂义,马俊茹扮演泼辣霸道的玄氏,李建民扮演程良才,高鸣逊扮演店伙计也都各有千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派小演员吴雨娴,她扮演连生清纯可爱,爹的忠贞,娘的孝道,祖母的慈善,造就了小连生年少懂事,愿卖身葬祖母,替母解忧,为父尽孝。她演唱清脆入耳,动听感人。给戏增添了很大的亮点。
《烧骨记》老戏新唱,获得成功,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出戏剧本写的好,通过描写宋代朱槐一家的悲情故事,颂扬了忠贞报国优良品德和贤善的孝道精神。演员演得好,他们发挥特长,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舞美设计好,巧妙美仑,独具匠心的舞台背景设计,很好的烘托了剧情的展现。大家发扬白派评剧的“一棵菜“精神,通过共同努力给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出好戏,给评剧艺苑添留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该文章由戏迷天津申未撰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