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学识字  后学拼音  诵读识字  自主读写

(2016-10-04 22:39:38)
标签:

育儿

e在我心

先学识字后学拼音诵读

分类: 阅读课程

            先学识字  后学拼音  诵读识字  自主读写

                            ——山东济南育秀小学高端研讨会有感

                    北京市育英学校   张  

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今年九月,我有幸跟随王在英主任参加了张若田先生17年来在山东济南主持研究的“先学识字 后学拼音 诵读识字 自主读写”高端研讨会,崔峦先生、潍坊薛炳群老师做了专题报告。

通过观摩这次研讨会,让我清晰地意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引领学生掌握从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来对汉字进行追本溯源的识字方法,重视“字用”,将学汉字和感受汉字文化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读写”,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深深地沉淀下热爱母语、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愫。

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本次研讨会,为期一天半。我们共听了六节课,四个讲座,一个高端圆桌座谈会。育秀小学的“诵读识字”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先学汉字,后学拼音;遵循汉字造字规律,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遵循蒙学识字优秀经验,韵语形式,文以载道;借鉴、吸收现代众多流派之长;用诵读为主,指向尽早阅读的一项坚持了十七年的实验。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听、读、说、背、认、写,以便于学生整体定位识记生字。正如霍懋征老师曾提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假如能较快较多地识字、那么就可以提早进行阅读,而阅读又能让他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生字,又让他认识更多新的生字,这样就能把他的学习纳入一个良性的轨道,对他今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识字教学:字里乾坤天地宽

    学习汉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形成遵循汉字音、义、形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包括字音学习心理、字义学习心理、字形学习心理等教学模式,必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策略一:拓展识字空间

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从不同渠道接受的字词,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为今后识字、阅读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前期经验。我们要很好地运用儿童的经验,服务于识字教学。传递一个理念——汉字无处不在。只要见到汉字,就主动去识记。使识字成为无负担的徜徉。本次研讨会,老师们所用的识字方法多样,我总结为:谜语识字法、儿歌识字法、比较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故事识字法、随文识字法。这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唤醒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内生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好。

 

 

      2.策略二:渗透汉字文化

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    汉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文字,它凝聚了先人的灵气,悟性和智慧。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绘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个汉字里。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里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

     老师们在诵读识字教学中首先教好构字率强的基本字,通过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使学生学得汉字的构造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其次,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教一个得一串,举一形而统全形。如,一位老师讲“顶”字,引导学生发现“顶”中的“页”表示什么?是人头,都与头、思虑有关。再教学顾、颈、项、颜、顶、须、烦时,学生就掌握了识字规律。

    3.策略三:力求识用同步

    字词教学如果最终没有将某一语词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联系,那么肯定是失败的,并且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用这个语词去言说时,那种空洞可以称之为不知所云,那种无力可唤作为无病呻吟,那样的教学怎么可能给予学生深刻的印象呢?“诵读识字”很重视“字用”,识字后,要在书面语言中运用,培养学生能读、能书、能说、能写。例如,赵颜老师在教学《秋天的雨》的时候,开课三件宝给我很大启发,复习旧知、一分钟演说和听写训练,听“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时,还引导学生说说与“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语。这就是具有实效的“识用同步”教学,重视词汇的感知和积累,使汉字教学真正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这次研讨会,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用师者的智慧带领孩子们跨越时空去解读汉字一笔一画的合理、简洁和绝妙,用今天多样的生活去印证、诠释它的丰韵、博大和深远。

   4.策略四:夯实朗读功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低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更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研讨会上,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多样朗读,丰富语感体验。如我们听的低段课比较多,我梳理了育秀学校落实朗读训练的分层目标:

   一上:字正腔圆,响亮大胆,不拖音,不添字漏字。

   一下:词语朗读自然,句子朗读完整,感受重音在表达中的作用。

   二上:课文朗读流畅,能将感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习不同语气的表达。

   二下:速看慢读,停连得当,把句子读流畅,有感情,能感受篇章句的节奏。

   朗读四大支柱:停连、重音、语气、节奏,都不能是单一的训练。在育秀的语文课堂上,语言习得和思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但思维先于语言。低段的朗读是理解,更是发现。

 

二、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写字教学:提笔即是练字时

汉字书写时人的大脑、眼睛、手指、手臂等联合活动。汉字书写必须考虑书写与生理、心理诸因素的关系,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育秀的课堂上,老师在讲授双耳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左右耳书写的不同。

我总结了老师们传授给学生的写字小窍门:
    看清楚,细观察偏旁笔画,用心记笔画组成;
    想明白,明基本笔画写法,清偏旁结构特点;
    认真写,一笔一画写到位,写得好字不求快;
    勤比较,勤和范字作比较, 发现不足来改正。

一笔一划皆有法,一撇一捺书人生。在写字教学中,拿着“字理”这把钥匙,关注“学理”,不仅能有效地打开写字教学这一宝库,更能让学生吸收更多的汉字营养,把这营养化成写好字的能量。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

三、阅读教学:语言发展黄金期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要“反三”,必须“精讲”。要实现独立阅读,育秀的老师们努力做到:

    第一,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方法支持尤为重要。在阅读实践中,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这些基本方法的掌握能够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

    第三,还要依靠好的阅读习惯。

先学识字 <wbr> <wbr>后学拼音 <wbr> <wbr>诵读识字 <wbr> <wbr>自主读写    叶老说,“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阅读习惯指的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育秀老师形成了六大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

三讲三不讲

及时矫正反馈

三布置三不布置

创设有效问题途径

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我们听了一节《夏洛的网》的阅读指导课,本课是重点品读课的范例。老师渗透方法,了解封面、人物表与梗概封面好似书的眼睛,所以阅读一本书,我们最初是应当从封面开始的。接着带领学生了解简介,最后引导学生精读精彩片段,提出可以深入探究的问题,赏析人物形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夏洛虽然死去了,但是这本书让学生看到了友情、爱心、忠诚、责任、生命的延续,这些都时刻温暖着学生的心。

进而形成了四种课型:单元导读课、重点品读课、以文带文课和对比阅读课。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地发现和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

四、写作教学:心底流出的声音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的根在阅读程度。育秀学校的作文课堂有训练意识,训练重点明确,教师有意识捕捉训练点。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标点、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都让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以读促写,师生共改,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这次研讨,让我得出了三句话,教育当以慈悲为怀,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做最好的自己。与此同时,我想表达的是在进行深入教学的同时,细读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王崧舟老师说的那样:要学会对文本发呆,沉潜于文本,同时改变自己,才会有更多的力量去寻找到那满溢诗意芳香的密码。最后,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语言的使用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