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吏于成龙:单田芳说过他的书,聊斋上有他的故事

(2017-03-08 14:36:09)
标签:

历史

http://p1.pstatp.com/large/18b0000489bd7a4e0afc

由于央视在2017年热播了电视剧《于成龙》,这位“天下第一廉吏”,继2000年版《一代廉吏于成龙》后,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细读史书中的于成龙,才发现这个人真得不简单。于成龙生于万历年间,崇祯十二年参加乡试,并没有中举,只获得了副榜贡生。顺治八年,年龄已经三十五岁的于成龙再次参加乡试,仍然没有中举。顺治十八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才开始出仕。

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边荒之地的广西罗城县令,其时已经是四十四岁了(有一种说法是四十五岁),可算是大气晚成。需知,就在当代,有的公司就已经在清理三十四岁的老员工了。

罗城县令并不是一份好干的美差,美差也轮不到于成龙。其时罗城隶于大清的统治还不到两年,两任知县就已经是一死一逃,局势非常的混乱。

于成龙在县令任上,除了“治乱世,用重典”,解决了罗城的治理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外,还留下了许多故事。

他见当地百姓喜酒成风,糟蹋粮食,于是劝百姓“广积粟”,以野生毛葡萄代粟酿酒。时至今日,罗城葡萄酒的酿制工艺仍然在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特色。

史料记载,“于公廉正囊涩,善饮,得罗邑一野果土酿,遂以青菜佐之,谓之绝也”,因此于成龙在罗城得名“于青菜”和“于葡萄酒”两大美称。

罗城是于成龙的“发迹”之地,后来他曾说,“我一生得力,在令罗城”。

由于为政业绩出众,于成龙第一次被举荐为“卓异”。根据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那一批,于成龙是广西唯一的一人。

之后于成龙的仕途一路平坦,先是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接着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知府。由于政绩突出,第二次被举为了“卓异”。

康熙十二年于成龙第三次举“卓异”,除了擢升之外,面对“三藩之乱”的危局,于成龙也应对得当,成功应对了叛军。不只是有文治,连武功也有了。

最后于成龙坐到了总制两江总督,直到六十八岁才走到人生的尽头。

于成龙死后谥号清瑞,据记载:“卒之日, 金陵人为之巷哭……皆辍市,如丧其亲。”

康熙帝称于龙成“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还破例亲自撰碑文并题写了“高行清粹”匾额。

http://p3.pstatp.com/large/18ac0001c7a77dfd93ea

后人喜欢把于龙成和海瑞做比较。同为廉吏,于成龙比海瑞多了一些自然,并不刻板。虽然于成龙也有“于青菜”的外号,“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但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于成龙也会吃些好的,而且一天至少要喝上一壶酒。实际上于家祖上做过大官,虽非巨富,在当地也算是大户。

相对于海瑞,于龙成不只是廉吏,还是一位能吏,做了许多实事,为达目的甚至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关键是他要办的事,一般都能办成。海瑞则一生坎坷,为上官同僚不喜,很多时候都无法真够施展才华。

也有人以海瑞生于明死于明,于成龙生于明死于清做比较,暗指于成龙缺少风骨。于成龙本来是前朝的贡生,却在清朝出仕。而当时的文人高士,对于满清大多反感,就算不反清,也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以于成龙家族在当地的条件,不出来做官也能维持小康以上的生活。他完全可以不合作,不出来做官。

有人这样分析,儒家最重秩序,于成龙出仕,是为了使天下重建纲纪,为民姓结束离乱。于成龙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实现了儒者的抱负,为一方的苍生造了福。

http://p2.pstatp.com/large/18aa000488b4ac9eff99

于成龙不只是一个廉史、一个能吏,身上还有着传奇色彩,本身就曾经深入过匪穴。中国有许多的公案小说,如《包公案》、《海公案》、《狄公案》、《施公案》、《彭公案》,也有《于公案》。据记载,上世纪四十年代,《于公案》一书已濒临失传。好在,单田芳老师重新进行了整理,并录制了评书,网上可以搜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专门有一篇《于成龙》,记载了于成龙两则破案的小故事,可见于成龙在当时,就已是满名天下。

大千小评:又廉、又能,于成龙非常人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