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的公转复习课》教学反思

(2017-06-15 15:15:02)
标签:

教育

分类: 地理教学

《地球的公转复习课》教学反思

◆文  付小竹

201733日,由我执教的《地球的公转复习课》在“2017年广东省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研讨会”上进行展示。此次公开课我收获颇深,我工作已十年有余,已经过了迅速成长的时期,时常迷惑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借着本次公开课使我变得清楚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具体总结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备教学目标,清楚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比如《地球的公转》这节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难理解,老师最难讲解的内容。因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空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地球的运动又是非常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全凭想象,因此每次讲到这里都是令师生头疼的事情。地球的公转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是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季节的变化。如何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是本节课重点要突破的地方。我认为一节课的形式可以多样,本节课的教学,有时使用视频动画演示,有时使用图片讲解,也可以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十分抽象,所以,我采取的是先播放地球运动的模拟视频,再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演示是可以令学生直观看得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理清教学思路

复习课的流程大体应该是帮助学生唤起旧知,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巩固训练。本节课我具体思路是先复习有关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如下表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特征

产生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地轴指向北极星

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地轴是倾斜,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四季、五带









再重点突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接着复习昼夜长短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总结归纳知识点,最后习题训练巩固。

这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思路一定要清晰,这节内容本身就是复杂难懂的,如果老师的思路不够清晰,学生就会更加混乱。在课堂上什么状况都可能发生,比如,我在长安实验试讲的时候,我是打算快速复习地球的自转,我问学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学生回答说昼夜。学生的回答明显是错误的,虽然我本节主讲是地球的公转,但是却不能忽视学生的错误,我立即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交替而非昼夜,这个环节占用了一些时间,并且打乱了我原本的思路,可是我心中的主线很清晰,又自然过渡回地球的公转,所以,我认为教师心中必须清楚自己的思路,这样才能条理清晰。

在试讲之后有很多老师为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然而,有的可以融入我的教学,有的不太合适,我发现我必须坚持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别人的建议虽好,如果我全部接纳,那么这节课就是别人设计出来的一节课,首先我未必能够把握得住,其次,就失去了我自己的设计和特色。因此,最后有些我能够融入我自己的课堂的东西,我就接纳了,我没办法操作的,我就舍弃了。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机会,才能达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初衷。地球的公转这节内容难度大,逻辑思维性强,趣味性低,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容易糊涂。教师总是觉得学生听不懂,就讲解很多,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越是糊涂,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在备课中,我就琢磨如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这么难以理解的内容产生兴趣。最终还是决定让学生上台演示地球公转。因为往往教师讲得太多,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而他们学生自己上台展示,学生就变得很有兴趣,特别是台上的学生演示出错的时候,台下的学生就特别开心。这节课理论性特别强,适当设计学生活动

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活动是这样安排的,共需要两名学生,一名学生伸开双臂扮演太阳,双臂表示直射光线,另外一名学生托住地球仪,从夏至日开始,扮演太阳的学生手指向北回归线,然后托住地球仪的学生开始拨动地球仪,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扮演太阳的学生手臂要跟着地球仪转动,但是要保证水平高度不变。

在演示的过程中,就能够明显看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了。通过这个学生活动,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总结出来,比较容易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我认为地理课堂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四、不足之处

1、这是一节复习课,我的操作流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唤起旧知,理顺思路,归纳总结,习题训练。这都是教师总结出来的,不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如果能够教会学生自己复习,自己归纳总结,列出思维导图这才是复习课的最高境界吧?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给学生,正所谓授之以渔,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方向。

2、这节课我太重思维的培养了,理论性特别强,不够生活化。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没那么强,也有一些听课老师给我提出建议,让我多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地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在我备课过程中给我提出宝贵建议的老师们,特别感谢肖金花老师及其工作室的指导老师们,刘学兵和曾琤老师专门开车来长安实验听我试讲的课,为我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正是因为有着其他老师的帮助,我才更加清楚今后的教学方向和注意事项,再次感谢在本次准备公开课过程中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