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后的反思
(2016-11-09 19:46:2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地理教学 |
同课异构《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后的反思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
由于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教
学,所以在学生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后我会追加一个 “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为什么”时常出现五花八门、词不达意的答案,在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我终于引导学生答出我想要的答案暗自欣喜时,本节课的下课铃声也响起了。本节课没有小结,没有习题,课堂会不完整,我只能硬着头皮来拖堂。因为我总爱问“为什么”,所以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发生。我想,引导学生学习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我应该从提问的准确性、指向性入手,认真分析学生会产生一些知识误区的原因,从而课前认真设计所提问题。老师问题提的准确,学生才能答得高效。
本节课在最后一个问题“分析长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分析成因时要综合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回答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我给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回答时还是之前的那几个孩子举手发言。这节课的大部分问题都被少数的几个孩子包揽,造成在回答问题时的机会不均等。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存在感,导致对课堂失去兴趣。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是促进学习兴趣提升的有效方法,没有回答机会老师也就没有办法运用该方法,所以老师在选择答题人时应总体把握,简单的问题给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