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课异构《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后的反思

(2016-11-09 19:46:24)
标签:

教育

分类: 地理教学

同课异构《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后的反思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   张龙

   在“肖金花名师工作室”跟岗培训中有幸与蔡锦萍、陈育英两名老师同课异构《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我的教学思路是分三大部分:一是自主学习,主要解决长江的基础知识点。二是对比分析长江不同河段的特点,通过特点明确长江主要开发方向。三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析长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为吸引初中生眼球,提高学习兴趣我设计游戏打怪的五个教学环节:新手上路第一关、小试牛刀第二关、越级打怪第三关、挑战领主第四关、组团挑战BOSS第五关。课堂主要是采用提问式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基本按照我的教学思路有惊无险上完课,通过评课,我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

  反思一:课前准备工作要做足

每个老师都知道重要的知识要多花一些时间,简单的知识可以通过朗读或一句过。在自主学习长江基础知识时,我本想着通过学生读图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教学环节。可课堂的实际情况是每个学生的读图能力不同,有些同学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却用了过多的时间。这样为了课堂的完整性就不得不精简其后的教学环节,使得后面的时间很仓促或不够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主要还是对学生不够了解,备学生是课前的基础工作。
  反思二:教师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由于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教

学,所以在学生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后我会追加一个 “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为什么”时常出现五花八门、词不达意的答案,在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我终于引导学生答出我想要的答案暗自欣喜时,本节课的下课铃声也响起了。本节课没有小结,没有习题,课堂会不完整,我只能硬着头皮来拖堂。因为我总爱问“为什么”,所以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发生。我想,引导学生学习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我应该从提问的准确性、指向性入手,认真分析学生会产生一些知识误区的原因,从而课前认真设计所提问题。老师问题提的准确,学生才能答得高效。

  反思三:机会均衡老师要总体把握

本节课在最后一个问题“分析长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分析成因时要综合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回答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我给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回答时还是之前的那几个孩子举手发言。这节课的大部分问题都被少数的几个孩子包揽,造成在回答问题时的机会不均等。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存在感,导致对课堂失去兴趣。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是促进学习兴趣提升的有效方法,没有回答机会老师也就没有办法运用该方法,所以老师在选择答题人时应总体把握,简单的问题给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