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四种知识

(2018-06-09 19:33:12)
分类: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四种知识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这个古老的“短板理论”充分说明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他的知识结构应该有下面这四种知识: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构成。

而结合着“短板理论”来看,前三个知识构成了教师知识的三块桶板,然而只有这三个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不能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它们还必须有“实践性知识”来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实践性知识”应该相似于“箍桶”的“铁条”。只有这样整合的知识结构才是专业化的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也只有这样,教师的知识之桶才能盛得住最多的水,才能使教育的桶中装水最多。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最基础的广博的知识,可以是有关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方面的知识,或者说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即通识性知识。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教师的根基性知识,是作为知识分子形象的教师所必需的,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同时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而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时代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理想和信念。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多方面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能够帮助教师自己更好的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并且能够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那么,教师广博的知识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广泛阅读,把阅读当成每天的习惯。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开阔视野;阅读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滋养底气,激发灵气。很难想像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会是一个能够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教师精神的荒漠化,必然导致教育的贫瘠,那种只会依靠班规、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教学的教师,当他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精神也会相当的贫瘠。然而,一位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然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教师的文化底蕴、人文修养、艺术品位、宽广胸怀必然会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会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读经典之书,与经典为友,使自己的精神走向崇高,远离庸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与丰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人性的光辉,让自己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和温暖之中。

第二种知识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主干和核心,是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扎实准确的学科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有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其次,教师要对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比如物理中的数学知识,生物中的相关化学知识,语文中的相关历史知识等等。再次,教师需要了解本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多种表现形态。最后,教师需要掌握学科所提供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界限、层次以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以及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师对于本体性知识的掌握要做到既广博又深刻,要站在本学科知识的最前沿,创造性地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追求和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贫乏,就无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无法胜任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内容,而要随时汲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本体性知识。

第三,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这个知识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条件性知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教育学知识包括教育科学基础知识,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和动态的知识,还有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

心理学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心理学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具备这些知识有利于教师认清各种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师对本体性知识进行思考和重组,使学科知识更顺利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一个具有丰富的条件性知识的教师,必然会极大地增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第四种知识,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育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和科研实践性知识。教育性实践知识是教师教育经验的结晶,它包括德育、家庭教育、学生心理指导、就业升学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等等多方面的经验。教学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经验。科研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方面的实践经验。

教师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教师,期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的科研实践或称“教育探索”是达成专业成熟的重要途径。

做科研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坚持写教学详案和课后反思;一是进行教学叙事研究,首先是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其次是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第三是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第四是基于“教学事件”的教后反思;最后是基于“教学回放”的叙事整理。一是积极参与教育实验,要学会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变为教师自觉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以“教育探索”的心态进入教育的情景之中,那么我们就能够用丰富、独特的“实践性知识”整合教师广博厚实的“通识性知识”、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和深厚细密的“条件性知识”,把教师的知识结构构建得博大与精深,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